0 引言
云計算作為一個相對新興的名詞,出現的時間雖不長,卻足以引起眾多追捧者對其概念的極大熱忱,甚至Matrix關于云計算的20個定義 都不能涵蓋其全部內涵。對于圖書館人而言,我們應該將研究重心更多關注到云計算在圖書館中的應用方面。
目前,與云計算相關的網絡應用與服務已應用到圖書館中,但對于中小型圖書館而言,云計算的到來對中小圖書館帶來的影響和機遇也值得我們重視和深思。為了推動中小型圖書館利用云計算技術提升服務能力、降低運行成本,有必要對云計算在中小型圖書館中的應用問題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
1 云計算概述
1.1 云計算的基本原理 云計算是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處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的發展,是透過網絡將龐大的計算處理程序自動分拆成無數個較小的子程序,把存儲在大量分布式計算機產品中的大量數據和處理器資源整合在一起協同工作,使相關的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中。
云計算系統的建設目標是將運行在PC 上、或單個服務器上的獨立的、個人化的運算遷移到一個數量龐大服務器“云”中,由這個云系統來負責處理用戶的請求,并輸出結果,它是一個以數據運算和處理為核心的系統。
1.2 云計算的發展現狀 從2007年下半年,云計算開始被關注,并被認為是影響IT未來發展的“革命性的計算模型”。Amazon是最早進入云計算領域的廠商之一, 它使用彈性計算云(EC2)和簡單存儲服務(S3)為企業提供計算和存儲服務,分別為企業提供在線數據存儲、計算、內容傳遞、大量數據并行處理、數據索引和查詢等服務。有第三方統計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Amazon與云計算相關的業務收入已達1億美元,云計算已經成為Amazon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
Google當數最大的云計算的使用者。Google搜索引擎就建立在分布在200多個地點、超過100萬臺服務器的支撐之上,這些設施的數量正在迅猛增長。Google地球、地圖、Gmail、Docs等也同樣使用了這些基礎設施。目前,Google已經允許第三方在Google的云計算中通過Google App Engine運行大型并行應用程序。
IBM在2007年11月推出了“改變游戲規則”的“藍云”計算平臺,為客戶帶來即買即用的云計算平臺。它包括一系列的自動化、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復的虛擬化云計算軟件,使來自全球的應用可以訪問分布式的大型服務器池,使得數據中心在類似于互聯網的環境下運行計算。
隨后,微軟緊跟云計算步伐,于2008年10月推出了Windows Azure操作系統。Azure(譯為“藍天”)是繼Windows取代DOS之后,微軟的又一次顛覆性轉型——通過在互聯網架構上打造新云計算平臺,讓Windows真正由PC延伸到“藍天”上。
1.3 云計算在圖書館的應用 2008年中,OCLC的JaniferGatenby在期刊上撰文指出:“對圖書館而言,重要的是擁有與控制他們的數據資源,自由地共享、提供訪問、曝光數據,而擁有或運行操作與管理這些數據的軟件則不那么重要。”2009年4月,OCLC推出Web-scale management services; 2009年7月,美國國會圖書館試水DuraCloud;上海圖書館劉煒研究員在2009圖書館前沿技術論壇中說:“圖書館被裹挾著進入了云計算時代,選擇的解決方案要適應技術發展。”
2 云計算給中小型圖書館帶來的機遇
2.1 當前中小型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面臨的挑戰 第一,資金投入不足。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是一項高投入的工作,然而,中小型圖書館經費主要是依靠政府部門的財政撥款,大多數中小型圖書館得到的主要是有限的常規經費,因為沒有后續的維護資金,難以繼續追加投入,造成設備陳舊、老化,網絡傳輸速度緩慢。從長遠角度來看,目前在中小型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中資金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
第二,專業技術人才匱乏。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必須要有專門的技術人員,需要大量從事計算機網絡、系統、軟件開發、平面設計以及信息處理、信息咨詢、外語等專業技術人才。中小型圖書館目前現有專業人員總體素質不高,技術消化能力較弱,導致資源建設與數據庫建設不規范且工作進展緩漫,嚴重制約了數字化建設的進程。
第三,規范標準不一。雖然幾乎所有圖書館在積極進行本館數字化建設,但是往往各個圖書館各行其是。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從而導致各地中小型圖書館的低水平建設和重復浪費現象比較嚴重。數字圖書館建設是一個跨學科、跨部門、跨行業的系統工程,應當遵循嚴格的標準和規范。
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