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目的
邏輯推理能力測試,旨在考察考生掌握和運用邏輯分析方法的能力。運用給出的信息和已掌握的綜合知識,通過理解、分析、綜合、判斷、歸納等過程,引出概念、尋求規律,對事物間關系或事件的走向趨勢作出合理判斷與分析,確定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二、試題結構
1.題量與題型
本部分共有50道題,考試時 間為45分鐘。試題均為單項選擇題,包括一題一問和一題多問兩種類型。一題一問為給出相應的條件,完成一個問題的回答;一題多問則為給出一個完整的條件,完成幾個問題的回答。題目分為六類:
(1)由前提確定結論型
題干所給已知條件是前提,要求考生在備選答案中選定合乎邏輯的結論。
(2)由結論尋找前提型
題干所給的是結論,要求考生在備選答案中尋找能得到此結論的前提。
(3)加強前提型
題干中有前提有結論,但題干中的前提尚不足以推出結論,要求考生在備選答案中尋找補充前提,以得出題干中的結論。
(4)反駁型
前面三種類型都是用推理進行證明。原題干中的前提真,或者經補充前提而使前提充分真,那么,可以演繹證明結論必然真,或者歸納證明結論非常可能真。由結論真尋找前提也是一種證明。反駁可以反駁論題(推理的結論)、反駁論據(推理的前提)和反駁論證方式(推理形式)。
(5)類比型
主要有:推理形式的類比、邏輯錯誤的類比和邏輯方法的類比。
(6)語義分析型
這類題目要求考生對日常語言表達的較為復雜的內容和含義有敏捷而準確的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
2.試題評分標準
本部分試題滿分100分,每道題2分。考生須從每個問題所列的A、B、C、D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多選、不選或錯選均不得分;所選答案均為A或B、C、D的答卷,一律視為廢卷。
三、命題范圍
題目內容廣泛地涉及自然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等背景知識,但不是針對特定領域具體專業知識的測試,而是對考生邏輯推理能力的考察,即考察考生利用已具有的常識、技能、詞匯等進行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說來,就是給定人物、地點、事件中間的任意關系結構,要求考生理解這些關系并由此獲得新的信息,從而做出正確判斷。每道題目包括相關關系及條件的描述和問題的提出。試題覆蓋了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具體如下:
1.演繹、歸納和類比推理
人類的思維通過概念、判斷和推理等形式抽象地反映對象世界。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有屬性的思維形式;判斷是對事物情況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維形式;而推理則是根據一個或一些判斷得出另一個判斷的思維過程。判斷與判斷之間在真假方面是有聯系的。判斷與判斷之間的真假關系,是人們推理活動的根據。推理由前提、結論和推理形式構成。前提是已知的判斷,是整個推理的出發點,通常叫做推理的根據或理由。結論是推理所引出的新判斷,是推理的目的和結果。推理形式是包括概念變項或判斷變項的一組判斷形式。通常從兩個方面來考察推理:
(1) 前提是否真實,也就是前提判斷的內容是否符合事實,這是由實踐和各門具體科學解決的問題。
(2) 推理形式是否正確,也就是推理的邏輯形式即推理的形式結構是否符合思維的規律和規則。一個推理,只有在形式上是正確的,即合乎邏輯地推出結論,才是有效的。推理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不同的類型。
(1) 按照前提與結論之間推斷關系性質的不同,可以把推理劃分成兩大類:演繹推理和非演繹推理。演繹推理的前提必須蘊涵結論,即一個正確的演繹推理的前提如果是真的,則結論一定是真的,而非演繹推理則未必。
(2) 按照前提和結論一般性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推理分為演繹、歸納和類比。演繹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到個別性的結論;歸納是由個別性的前提推到一般性的結論;類比是由個別性的前提推到個別性的結論。歸納和類比屬于非演繹推理。
2.直言判斷、復合判斷及其推理。
GCT邏輯考什么?
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 入學資格考試(GCT)共包括四個部分,其中的邏輯推理部分共50道題,滿分為100分。邏輯推理能力考試主要是考察考生應用常用的邏輯分析方法,通過對已獲取的各種信息和綜合知識的理解、分析、綜合、判斷、歸納等,引出概念、尋求規律,對事物間關系或事件的走向趨勢進行合理的判斷與分析,確定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從試題分類角度看,邏輯推理又具體包括論證推理和分析推理兩部分。
論證推理題占80%左右。主要考察確定論點、評價論點、規范或者評價一個行動計劃等三個方面的推理能力——大多數的問題基于一個單獨的推理或是一系列語句。但有時候,也會有兩、三個問題基于一個推理或是一系列語句的情況。具體出現的題型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假設、支持、削弱、評價、歸納和解釋等題型。
分析推理題占20%左右,皆以題組的形式出現,整張卷子一般有2個題組,每個題組有5個題左右。分析推理題型要求考生分析一些假想的情況,是為了測試考生理解題設條件和引出結論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據已知的人物、地點、事件和項目中的關系進行演繹,得出結論。這些題設條件(關系)往往被假設成多種情形,且彼此相互聯系。考生必須根據給出的暗示信息(條件)回答有關問題。
論證推理試題設計所依據的理論是“批判性思維”,其思維重點關注的,是如何識別、構造、特別是評價實際思維中各種推理和論證的能力;分析推理題主要考查考生閱讀、抽象和推理等三個方面的能力。
邏輯取得高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要在邏輯考試中取得高分,有三個因素起作用:
1.天生以及日常積累的邏輯能力,這是基礎;
2.有效的復習方法,這是個關鍵;
3.良好的應試技巧,這才能使所有的能力得到最好的體現。
絕大部分考生都沒學過邏輯,從這點上說,大家都是公平的,關于邏輯的復習:
第一,要掌握邏輯的基本知識和推理技巧。
第二,把握一些基本解題技巧,這是邏輯復習備考的關鍵。
第三,要多做練習,做題后要學會總結,舉一反三。
邏輯復習要掌握很多邏輯學是知識和理論嗎?
其實邏輯復習不需要掌握太多邏輯學里面的知識和規則,很多理論對解題并沒有什么用處,比如考前輔導教程中的三段論的格與式等理論知識可以不看,個人認為只要重點掌握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命題推理的技巧就可以了,其他的考前輔導教程里的邏輯知識只要作一般性的了解就可以了,關鍵是要掌握解題技巧,這方面建議大家有興趣看看復旦版《GCT新奇跡應試教程》,這本書主要針對解題技巧和實戰能力的提高,相信一定對考生有較大的幫助。
主要時間是要放在做題訓練上,通過做題可以提高解題速度和命中率。
上輔導班有必要嗎?
答:這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如果基礎好、自學能力和自控能力強的考生借助一些好的輔導教材自學完全可以。
但對很多考生來說,由于平時工作很忙,沒時 間復習。報了輔導班,交了錢,總覺得不去上就虧了 ,這在一定的層面上也是一種督促,也是一種監督,而且各個輔導班為了提高自己的上線率,也會主動的要求你去上課,所以我覺得如果感覺自己確實基礎差的話還是報一個輔導班比較的好;很多人復習計劃性、系統性差,這些可由輔導老師來幫忙;輔導班同學多,可以體驗學習氣氛,交流復習心得,互相幫助,互相督促。因此,對很多考生來說還是有必要上輔導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