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顧強應邀來校用了題為“工業化新階段與工業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的專題講座,吸引了大批研究生和本地企業投資家前來學習。本場講座由MBA學院和工商管理學院聯合舉辦。
講座于下午兩點在文泓樓學術報告廳開始,歷時兩個小時。在演說過程中,顧強指出,經濟發展是社會現代化進程的基礎,而經濟發展的主體就是產業。對此,顧強從機遇與挑戰、工業轉型的路徑和工業強國建設的思考等方面發表了個人的觀點。在談到機遇與挑戰時,顧強指出,堅持創新,適當合理產業競爭,顧及綠色生態,具有中國特色工業文明,具備一定軟實力的工業化進程,是一項長期的根本任務。他以飛機艙門為例,告訴大家雖然艙門由中國制造,但是其主要的內部構件都不來自于中國生產。從中國制造到中國生產,中國企業則需要建立自己的精益文化、協同文化等工業文明。針對當前經濟增長下行的現象,他表示國家規劃和才發展起的新興產業都尚未取得預期發展,原因之一在于一個產業的成熟存在其自身的時間規律(一般8-10年),其二則是中國的大市場戰略性作用遠未發揮。顧強又著眼于發展環境,指出美國和德國都在興起產業回流,保證高端的技術或研發都在本國內進行,而中國制造業高技術含量的部分大都不在本國;中國突破低端鎖定,勢在必行;預計的年輕勞動人口的下降等。談及未來趨勢時,顧強說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互聯網與新能源相結合為基礎的新經濟)、智能制造3D打印和服務型制造可能會在未來的工業化進程中興起。
最后,顧強大致闡述工業轉型的路徑和工業強國建設的目標和內涵。他提出中國應該注重基礎能力,完善產品,減少質量波動,穩固自身的軟實力;新興產業,例如物聯網、寬帶電子信息等,都是國家發展的重點項目;中國在國際地位中,還需要提高全球價值鏈中的話語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