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大片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在人线久久综合,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w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商學院 > 院校動態(tài) >

    2014年中國MBA將產生五大趨勢預測

      6月19日,由MBA網和中歐國際商學院共同舉辦的“2013·中國MBA招生經驗分享主題論壇”在上海舉行,此次論壇除了進行商學院mba招生經驗的分享之外,還將對2014年全國mba招生趨勢進行分析,介紹商學院國際化認證等相關內容,探究mba生源群體變化以及mba品牌化發(fā)展和招生的關系。如今,商學院發(fā)展的國際、國內商業(yè)環(huán)境已發(fā)生巨大變化,生源群體也有很大轉變,作為mba學生的培養(yǎng)機構,商學院以及商學院mba招生工作,也需要不斷適應并應對新的挑戰(zhàn),開拓mba招生的新局面。

       

       

      在此次論壇上MBA網總裁張詩華發(fā)表了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老師,大家好!

      為什么分享這樣的題目呢,因為會前曾經有一個老師給我打電話說:張總,今年的招生形勢感覺不太好,你預測一下2014年招生會怎么樣?我認為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在會上跟全國所有老師來談談我的看法,希望這是一個拋磚引玉的過程,可以帶來大家更多的思考。

      趨勢一:提前面試讓考生鎖定頂級商學院

      講到招生形勢的分析,不得不說提前面試。從2008年上海兩家商學院開始實施提前批面試以來,越來越多商學院開始提前面試,提前面試究竟對MBA招生帶來什么影響?相對之前沒有改革之前的招生,考生尋找到了MBA的群體,它有幾個特點:首先有更好的管理經驗,一般這些人偏中層,或者是高層,有很好的發(fā)展?jié)摿Γ麄冇懈鼜姷闹Ц赌芰Α_@樣的基礎也就成為了頂級商學院不停漲跌的元素。

      對普通商學院來說壓力很大,很大一部分減少了生源數量。一開始面試的時候跟很多商學院的老師在聊,他們并不這樣認為,而他們認為是非常好的事情。當時招生的是9月、10月,說頂級商學院5月就開始干活,后來淘汰后就到我們這里來。但實際上結果并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說他原來要報交大和復旦,首先要備考一年,考完以后發(fā)現上不了怎么辦,支付了時間成本和輔導班學習的費用,他很可能會退而求其次,調劑到一個稍微普通的商學院繼續(xù)讀MBA。但現在學生有機會報考多個院校的提前面試,如果他沒有選擇到自己想要去上的學校,他所支付的成本并不高,放棄聯考報名的比例非常大,所以整體生源數量是在減少的過程。

      之前我跟北京的招生主任一起開會探討這個問題,有一種聲音說是不是要抵制一下提前面試,頂級商學院在做提前面試,如果普通商學院基本上這種選擇比較少,你要么主動去做提前面試,要么被動地做提前面試,對頂級商學院更多不是提前面試本身,提前面試已經成為了提前鎖定生源,以及招生推廣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手段,所以沒辦法。

      有些學校正在做一種非常積極的探索,他們期望找到一個在提前面試和非提前面試的中間之路,這一點像北京理工大學周必文老師提出了這樣的舉措,在下午的分論壇上可能也會分享一下他們在提前面試和非提前面試之間走的中間之路究竟會怎么樣。

      對整個行業(yè)來講提前面試是非常好的事情,將有利于整個MBA項目的發(fā)展。如果招500個人,最多讓600個人來復試,可以選擇到想要學生的可能性非常小。選擇到符合自己項目的學生以后才有可能做出MBA發(fā)展的這樣一種非常有特色之路。

      趨勢二:輔導班裸泳 網絡服務重構MBA的生態(tài)鏈

      “提前面試、聯考國家線錄取”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MBA招生原有的生態(tài)鏈被完全破壞了。以往每年的招生活動是由大量MBA輔導班在打頭陣,他們從3月份開始就不停地推廣,對考生的宣傳攻勢很強大,彼此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每年9月份和10月份是招生季,這兩個月基本招生工作完成。之前是輔導班在工作,有些做大做強的輔導班甚至能綁架商學院的招生工作。

      當時在百度如果我的詞:MBA這個詞要排在第一位,當時點擊一下的價格要108塊錢,現在15塊錢就可以排在第一位,差別非常大。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很重要的一點,聯考逐漸地會讓大家放棄,把聯考只作為一個資格考試,這個考試就變得不再難了。

      像考北大、清華一定要考到200分以上才有機會,但現在考150分左右,他們就不需要再參加輔導了,這個程度上來講,從輔導班生源來講減少得非常多。提前面試越徹底的地方,這個表現就會越強烈。3月份大家拼命地干,到現在發(fā)現掙不到錢了,所以他們也慢慢地推廣得很少。

      同時商學院投入也沒有跟上去,從2008年成立以來,我們一直在做一件事,想通過網絡服務重新構建一個MBA的生態(tài)鏈,這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比如說我們最早推出的MBA院校庫。在這個院校庫上我們也負責強調用戶體驗,比如提供一些非常強大的對比功能,讓學生可以對比各個學校,同時給學生提供了非常全面的院校體系,比如說教授信息、項目信息、招生信息、獎學金,還有歷年的招生數據,提供得非常詳盡。還有檢索方式,可以讓用戶可以非??斓貦z索到項目。

      之后我們又推出MBA的考試中心。今年有很多老師認為國家的分數線劃得太高了,其實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MBA原因不參加輔導以后的應試能力在下降。到150分,155分已經是很低的分數線,所以在這方面我們也在期望打造一個考試中心,讓這些學生如何去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即使不上輔導班的情況下來做,比如說像這樣的考試系統(tǒng)做得非常棒,所有的解析東西都是有的。

      用戶體驗目前也是在國內做得最好的,比如這個可以隨時保存。還有走到什么地方,讓碎片時間充分地利用起來,還有每個學生考試以后會形成一個成績報告單,在這樣過程當中會記錄每一步的成長。我們做了一個錯題排行榜,哪些題錯得比較多,會排出來,讓學生做這些題來避免走更多的彎路。

      今年我們推出了MBA的網絡招生展,現在線下的MBA招生展基本上成了雞肋。像這次大家在北大、清華、安泰做巡展,各個老師認為招生意義正在被弱化,更多是品牌推廣,因為很難說具體到多少學生。學生要到現場來也很困難,所以從今年開始我們把線下的巡展全部都取消了,今年開始部放到線上來做,基本上會覆蓋到10萬個人群。通過重構生態(tài)鏈過程,慢慢地見了成效。2012年報考2013年9月份入學的學生,已經超過了56000人,目前這個數據仍然在繼續(xù)增長,但大量學生看完了不會來注冊。

      趨勢三:戶口附加值消失MBA學費不再瘋漲

      現在大家討論非常多的問題,就是研究生收費對MBA招生帶來的影響。從2014年秋季入學的學生都開始要交學費了,很多老師也討論說是不是那些人不報考研了,來報MBA。有一種可能,會增加MBA的招生指標。因為普研如果收費以后,這些指標會轉到專業(yè)學位上來。轉到專業(yè)學位以后,會放到MBA這里,當然有很多指標,但未必大家招得滿,指標就是想要多少,基本上可以滿足你的要求,但實際上能不能招滿,有很多學校給了很多指標,實際上招不滿。所以這個指標應該會增加。

      第二個影響,B類院校開設異地班愿望更強烈。開設異地班從未停止過。這次普研收費政策實施后,中西部院校招收普研的壓力非常大。上次聊到校長招普研招了十個人,到畢業(yè)的時候7個只有3個人畢業(yè),在什么樣的狀態(tài)下,學么補助都有的情況下,到現在只剩下3個人。收費的時候這些學生連入學這一步都不會邁出去,這樣指標會越來越多?;旧纤械腂線院校在當地都不可能完成他的招生論文,這是現實條件所決定的,所以他們必須要做出來。這里有一個有意思的案例,當時在內蒙一個學校到北京開異地班發(fā)現了,他說東部的學校,北京、上海學校品牌資源優(yōu)勢可以到西部來開班,從這里說明大家的愿望還是很強烈的,今年會更強烈。可能會遍布開花。

      這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幾乎每個老師可能都會認為我們下一個學費漲得太高,不可能接受,但實際情況可能并非如此。給大家看一下數據,269個項目里邊,有些項目會相互重復,比如說像有脫產MBA,有在職MBA。大量學費都是在5到10萬以下,MBA收費還是一個比較偏低的水平,大家認為漲得很厲害,是因為這些名校一漲,馬上成為了亮點,媒體說MBA漲學費了漲學費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

      講到學費導致生源流失,我認為這個是不成立的,很重要一點,我認為是MBA的附加值正在消失,但MBA的核心價值沒有被構建起來。其實在MBA2011年底的統(tǒng)計過程當中,隨著現在的發(fā)展這種學歷對MBA來講正在消失,因為有更多的項目,學費又低,他自然就過去了。人脈,幾乎有很多學校都說人脈多好,但實際上學生落差非常大,發(fā)現大家都是來找人脈的。

      再是戶口,對普通城市的問題不大,但對于像北上廣這些地區(qū)影響非常大。原來MBA學生比較有錢,買一個落戶指標沒有問題,但現在這些落戶指標,或者是落戶政策都在調整,基本上讓你不太可能落戶了。比如北京的調整變成了研究生,27歲以后,你就不能再落戶到北京了。MBA,本科畢業(yè)學生22歲,再工作兩年25歲,再學兩年27歲,正好落不了戶。北京說所有研究生執(zhí)行的都是這個標準,就讓MBA落不了戶。上海也調整了評分標準。

      有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國際項目這幾年生源人數在持續(xù)增加。我認為有這幾方面的原因:第一,更多資源。我了解到這些有國際項目的商學院來講,國際MBA項目來講,這些項目都是院長非常關心,負責關注的項目。傾注的資源最多。

      第二,課程相對普通的MBA來講會有更好的課程。因為基本上會引進國外的教授和課程,所以這方面來講它會有更多的課程。

      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這個學費的差距正在縮小。其實從08年到現在國際MBA項目了解下來平均漲幅總額不超過10%,從2008年到現在,總額的漲幅基本上在10%。所以現在普通MBA學費漲上來以后差距減少了,而課程提供得更好。今天有不少做國際項目的老師來參加本次會議,都有很多切身的感受。

      剛才聊到的在我看來,未來3到5年MBA將進入調整期,不會再是大發(fā)展階段。在調整期我認為會出現幾個顯著特點,報名人數小幅增長,但我認為應該略有所下降。今年統(tǒng)計數據來看,報名有11萬多個學生,但實際上參加實考的人數,從各個學校老師反饋的數據來看,真正參加考試的人比上一年度下降了10%到15%,這個數據是一部分老師反饋的數據,但我認為應該有一定的普遍性。

      從學費上來講會保持相對穩(wěn)定,在接下來3到5年學費不會有不停瘋狂往上漲的形成。

      趨勢四:各區(qū)域學院差異化構建MBA的核心價值

      走出怪圈,除了頂級商法學院,中國MBA教育已經越來越同質化。如果說美國頂級商學院有什么特色:綜合。提到哈佛可以講它的案例,提到沃頓可以講到系統(tǒng)性。這樣的改革將會對各個學校的發(fā)展非常有幫助。

      在這種形勢下,商學院應該做什么事情?應該培養(yǎng)師資團隊,優(yōu)化課程結構,打造特色課程,重視學生發(fā)展,打造職業(yè)發(fā)展平臺。附加值已經沒有了,浪潮退去以后要看每個人的本事。在未來3到5年不管愿意不愿意,都會朝這個忙向發(fā)展,如果不重視這個方面的話,可能一年不如一年,學生會慢慢地減少。

      倒是MBA的核心價值,學生另外關心的三個需求并沒有真正地建立起來。比如課程、職業(yè)發(fā)展和教授,講到職業(yè)發(fā)展,我們幾乎所有商學院非常關心的是如何招生,大家都很關心,院長也很關心,投入很多經費。但到職業(yè)發(fā)展的時候,說要錢沒有。甚至有很多大學職業(yè)發(fā)展部門叫形同虛設。包括課程同質化,在教授的培養(yǎng)經費上也很少。當核心價值沒有構建起來的時候,附加值在消失。所以MBA分流是必然的。

      有一個非常好的案例,我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上外的托尼,他是我非常尊敬的人,他本來今天也要來參加的。像這次上海大家招生不太理想的情況下,他沒有受到多大影響,是因為他堅持建設和發(fā)展。往下越往后發(fā)展會做得越好。對外MBA項目會重視項目的品牌建設。

      趨勢五:院校必須加強信息化建設

      各商學院的信息化建設好壞將決定未來5年的MBA招生效率和質量?,F在的學生考生更傾向于互聯網,或者是移動互聯網來獲取資訊。我們的網站會成為我們未來品牌傳播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窗口,在未來大家會慢慢地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