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在職研究生網了解江南大學是江蘇省無錫市重點名校,也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江南大學享有“輕工高等教育明珠”的美譽,源于1902年創建的三江師范學堂,歷經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等發展時期;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由原中央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江南大學的有關系科組建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食品工業系;1958年該系整建制東遷無錫,建立無錫輕工業學院;1995年更名為無錫輕工大學;2001年1月,經教育部批準,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并組建江南大學;2003年,東華大學無錫校區并入江南大學。經過一個世紀的風雨和半個世紀的獨立辦學,江南大學已建設成為一所規模結構較為合理,教學質量優秀,辦學效益顯著,科研、教學、服務均得到社會公認,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綜合性大學。
(一)精益生產在企業中的運用
6月23日下午3點,一場以“精益生產在企業中的運用”為主題的論壇在江南大學文浩館303室舉行。論壇小組成員是江南大學MBA 2012級春季班毛龍生、王艷、孫中娟、沈夏敏、鄒玲、冉丹等六位同學。特邀無錫藍天美高工業產品設計公司總經理薛娟女士和無錫蘇果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盧曉祥先生擔任論壇嘉賓。MBA任課教師黃昱方、MBA2012級春季班陳建衛、馮奕、李蘇潔、李世鵬、胡曉春、俞泳、錢亞紅等同學參加了此次論壇。論壇由冉丹同學主持。
首先毛龍生同學對精益生產作了比較優勢分析。從精益生產的背景入手,分析了企業運用精益生產的目標,并結合豐田汽車實例將精益生產方式與傳統生產方式作了比較,對精益生產的概念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沈夏敏同學介紹了實施精益生產的步驟和計劃。以某啤酒企業推行精益生產為例,詳細闡述了實施精益生產的目標,發展過程,試點工作以及具體的推行計劃,讓大家詳細了解了精益生產實施的整個流程。孫中娟同學講述了精益規劃控制與激勵。通過推式、拉式生產方式的比較體現出拉式規劃的優點,論證了精益規劃控制在企業中的重要性。另外,通過激勵手段與控制相結合,更提升了企業生產運營的效率。鄒玲同學分析了精益生產中的可制造性設計。以無錫某機械制造公司的生產線改造為實例,闡述了可制造性設計與傳統生產設計工藝的不同,及可制造性設計的核心、過程和意義。冉丹同學以浙江廣鷹機械有限公司為例分析精益生產如何實施。提出了企業文化先行、整合業務流程打造價值鏈、立足于與制造現場相結合全面推行持續改善等三方面舉措。王艷同學分析了精益生產與管理在企業中的運用。以某化妝品的具體案例分析為導入,探索精益生產與管理在企業中實際運用的模式。
此次論壇過程中,學員與嘉賓及各位同學積極互動交流,尤其針對各個案例分析,各抒己見,現場氣氛熱烈。最后兩位嘉賓熱烈點評,充分肯定了論壇的成果,指出精益生產在目前企業運用中重要性以及未來的廣闊前景,鼓舞了學員們今后繼續深刻關注和研究這個主題,進一步獲得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提升。
(二)解析日資企業文化
日企是我國外資企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無錫就有一千多家日企,占到江蘇省日企總數的百分之七十,熟悉日資企業文化對于去日企工作或者與日企合作都有重要意義。6月23日下午3點,文浩館305室舉辦了以“解析日資企業文化”為主題的論壇。論壇小組成員是MBA 2012秋的倪文斌、周麗、焦洋和華責斌四位同學,無錫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主任焦克先生作為嘉賓參加了論壇,論壇由倪文斌同學主持,2012秋季班的周華生、莊棟梁、祝艷春、周曄、王梓先、豁保銀、劉斌、fu曉紅、潘柯宇、俞俊駿、李偉、汪青、袁海峰等同學也參加了此次論壇。
論壇由周麗同學以“日企文化解讀”引入,她以松下公司為例,將日企文化結構解析成洋蔥模型,并對這一模型從理念層、制度層、行為層、物質層四個層次進行了分析。焦洋同學從人力資源角度對日企文化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她以資生堂和自身所在公司清水建設為例,對日企的人力資源管理特點做了詳細的說明。華責斌同學則從消費者角度,通過對大眾和豐田兩家公司售后服務的比較對德日兩國企業文化的異同進行了分析,凸顯了日企以人為本,注重細節的文化特點。最后,倪文斌同學以住友電工公司企業文化為例,以“品質、管理、6S、安全/環境、團隊精神”這些日企文化中的“潛規則”作為重點加以闡述,指出企業文化建設是精神層、行為層、形象層三位一體,互相支撐的過程,最終可以實現企業文化的建設、使命的實現和愿景的共享。
焦克先生對學員們的此次論壇給予了肯定并做了精彩的點評,特別是針對倪文斌同學關于住友電工公司的內容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指出,學員對日企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日企的先進管理理念和文化,值得中資企業文化建設借鑒。現場參與論壇的同學也進行了積極的互動,一些諸如日企日系和中系管理人員是否存在較大的薪酬?是否應該中日管理人員同酬?日企的文化建設的重點進行了討論。另外其他一些如住友公司的產品附加值、期貨交易和產品銷售方面也有同學提出了問題,論壇組員結合自己所知給予了解答。嘉賓的點評使大家對日本的文化有了更加理性和客觀的認識,增強了學員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學習外來文化為己所用的意識。
(三)休閑餐飲企業經營策略---以星巴克為例
6月23日下午3點,文浩館307室內舉辦了一場以“休閑餐飲的經營策略——以星巴克為例”為主題的論壇。論壇小組成員是MBA2012級秋季班李劍、王文廣、張志玲、楊洋、謝雅莊五位同學。此次論壇特別邀請了無錫實戰家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的曹恒山董事長,以及無錫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的財務主管顧振華兩位嘉賓蒞臨指導。由李劍同學主持論壇。MBA中心的孫君敏老師、2012秋季班的汪青、任意、丁偉、雍國成、李偉、姚海峰、錢浩淼、俞俊駿、豁保銀等參與了本次論壇。
星巴克從一個西雅圖小公司發展成為全球的商業帝國,其秘密究竟何在。此次論壇通過對星巴克經營策略的多個角度進行剖析,旨在得出星巴克的成功模式對休閑餐飲企業經營策略的影響和啟示。首先,李劍從產品與市場兩個角度闡述了星巴克的布局與戰略的成功之處,接著王文廣從外立面設計、店鋪整體設計、logo設計、店堂設計、燈光音樂設計、包裝設計等方面展示了星巴克特色的店鋪設計與布局策略。張志玲通過研究星巴克在華經營的宏觀市場環境和SWOT分析,定位其差異化的目標市場,來分析其在華的各個營銷組合策略。楊洋對星巴克的產品定位、產品開發、品牌投資策略、投資風險分析、以及引申到整個餐飲行業的投資對策分析這五個部分闡述了休閑餐飲行業面臨的問題。謝雅莊分析了星巴克是如何依靠關系理論和內部營銷理論構建起全面薪酬體系,有效將內外激勵結合,提升其品牌形象和企業競爭實力。以上五個方面的分析無不揭示了星巴克經營的成功經驗對整個休閑餐飲行業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嘉賓顧振華女士分享了在星巴克的工作經歷和切實感受,嘉賓曹恒山先生則從管理角度提出了研究分析星巴克模式的意義所在。論壇氣氛熱烈,激情高漲,在場同學對星巴克現象分享了各自的看法,對休閑餐飲行業在借鑒星巴克的經驗和教育的基礎上如何獲得更好發展提出了很多思路。
(四)當前企業招聘及人才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探討
6月23日下午3點,以“當前企業招聘及人才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探討”為主題的MBA論壇在文浩館309室舉辦。MBA 2012秋的5位工作背景各異的學員:來自人才市場的人力資源部門的梁乃霞、來自學校的從事學生工作的陳嫻、來自企業的人力資源深諳人事招聘的趙育蘭、來自企業精益部門從事公司培訓的吳振宇及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有一定深度思考的工程師王大明。華新國際首席人力資源官譚文勇總監應邀作為論壇嘉賓。2012春李世鵬、2012秋俞俊峻、丁偉、劉萍、何明等參加了此次論壇討論。
此次論壇從宏觀、中觀及微觀三個層次探討了市場大環境、企業實際操作及個人職業規劃思考。梁乃霞與陳嫻分別運用無錫人市場及無錫高校的真實數據進行了分析和預測,對于供需不平衡的狀況進行了客觀的分析,并進行了預測,幫助大家更加了解宏觀的人才環境。趙育蘭和吳振宇分別運用工作中所經歷的實例分享了企業實際的運作,澄清了一些可能偏頗的人力資源理念,并分享了先進的工具和系統。王大明結合所學的MBA相關知識和個人實際案例,分享了為什么要制定職業生涯規劃以及怎樣制定出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
本次論壇以視頻開篇,生動而專業,論壇過程中論壇主講成員與聽眾不斷有與主題相關的精彩互動。論壇嘉賓也對論壇進行了總結與點評,介紹了受淘寶啟發的新興公司江蘇國盾所創新的人力資源產業鏈“第5方”的新理念。這些新的理念豐富了大家的視野,并啟發了學員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