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是商學院MBA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案例可以讓同學們更快速的掌握學習方法,所以很多高校商學院常常通過案例比賽來檢驗學員的學習情況。
據在職研究生網獲悉由大工管理與經濟學部在2013級新生開展的案例分析大賽的總決賽現場,教授評委們一針見血、步步緊逼的提問,MBA新生們全神貫注、充滿急智的回答,讓現場充滿了活力與躍躍欲試的動感。
本次大賽是由大連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首創在2013級MBA新生中開展,八月初在大連、沈陽、深圳三地教學點同時啟動,共有41個小組、369名新生參與,學員們同臺競技、團結協作,精彩紛呈。經過專題講座、教師指導、選拔賽等環節,共有14支代表隊進入總決賽。
管理與經濟學部部長蘇敬勤教授、管理與經濟學部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劉曉冰教授、大連理工大學案例教學與研究中心主任王淑娟副研究員、管理與經濟學部工商管理學院俞明南副教授、馮長利副教授、付永剛副教授、崔淼老師擔任大賽評委,各MBA參賽小組的指導老師也來到現場。
此次大賽的案例為沈陽機床在2004年并購德國希斯公司的案例。每個參賽隊至少由8人組成,每隊指派4名隊員按照自己制作的PPT內容對案例解決方案進行陳述。陳述結束后,全隊隊員接受評委提問。
大賽開始了,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整全面地闡述自己團隊的觀點,對尚未正式進入MBA課堂的學員們是一項考驗。而闡述結束后,力求迅速、精準地回答評委們提出的各類“刁鉆”問題,更是考驗著MBA的新生們。
“假設把德國希斯公司僅僅作為研發中心,把整個生產制造全部搬到沈陽去,可不可行?” 、“我們在海外并購中,必須做到不減薪不裁員嗎?能不能做到又減薪又裁員?”、“根據你們的分析,這是一項成功的并購,那既然并購得這么好,為什么還一直虧損?”“你們的思路很跳躍,想讓沈陽機床做高端配件,這是一個夢想還是大膽規劃?”
評委們的問題一個個拋向參賽隊員,隊員們也以團隊的力量全力以赴地應對,一個隊員卡殼了,另一個隊員迅速接上去;感覺這位隊員的闡述還可以補充,另一位隊友也毫不遲疑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盡管參賽學員們在入學前都已經在原來的崗位有了一些成就,但初入這個學科系統、理論完整的管理學科殿堂,還是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我們在賽前也進行了簡單的分工,但老師們的問題一拋過來,還是有點蒙,出現了短暫的冷場,我就著急地沖上去,結果思路整理得不太好,有點不精煉。”來自中遠的學員閆守帥笑著說。
同為一組的來自青島的海信集團的楊琪,則對選擇了大工很滿意,“上了幾堂課,馬上就有收獲了,知道了很多管理決策工具。為了這次大賽我們昨晚3點才睡,大家在這個團隊里合作得非常開心。”
“學員們普遍感到問題不太好答,老師也有些咄咄逼人,但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迅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感覺到自己的不足。下一步他們就能帶著問題去學習,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這個也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指導思想”,帶頭“為難”學員的管經學部部長蘇敬勤教授道出了評委老師們的良苦用心。
一個下午的時間,14個參賽小組完成了案例陳述和評委提問,最終大連22隊摘得頭籌,深圳2隊、沈陽5隊榮獲大賽二等獎,大連8隊、大連16隊、大連30隊獲得本次大賽的三等獎。蘇敬勤部長、劉曉冰教授、李新然副部長分別為獲勝選手頒獎。
在賽后的點評中,蘇敬勤部長表示,MBA看起來是學習理論,但一定要和實際結合。我們作的案例實際上就是一個真實情境,在真實情境下,自己動手分析解決,然后運用相關理論,形成一個管理理論和管理應用。這次大賽中,有360多個新生,組成了41支團隊,每個隊的學員都能夠全力以赴。通過案例分析,初步解決幾個問題,一個是團隊合作,每隊十多個人,大家自己組織合作,在不太熟悉、相對較陌生的情況下,解決合作的問題。第二是一入學就進行案例分析,在對管理學科還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情況下,自己討論,拿出一個方案,這件事本身對學員們來講,收獲就很大。哈佛大學也就是這樣通過案例教學來提升的。第三,同學們在分析問題時,運用相關理論方面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足,但是無論如何,已經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也達到了我們的目的。這一次我們一共要進行三個大賽,第一是案例大賽,然后是調研大賽,第三是模擬大賽,通過計算機對企業真實情境的模擬,然后通過計算機手段,作出正確決策,也就是戰略模擬決策分析。希望在下一階段的教學中,看到同學們更精彩的表現!
大賽結束了,但學員們的學習才剛剛開始。大工管理與經濟學部的老師們在2013年的新學年伊始,就為他們搭建了一個高起點的平臺,這也意味著對新一批學員們更高的期望。祝愿他們在大工的MBA課堂上取得更高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