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樣的思想境界,你的人生就有多大發展,而思維是可以訓練出來的。據在職研究生網獲悉 近日,50名報名參加“結構性思維訓練營”的MBA2013級學生齊聚人大賢進樓一層報告廳,開始了極具思維挑戰性的一門課程——結構性思維的學習。在這樣一個特殊的課堂上,唐克揚教授深入淺出的圍繞“結構”這一概念進行講解、定義、分析,為同學們解讀“結構性思維”在我們工作中的巨大意義,幫助同學們樹立了“系統、準確、高效”的思維方式。
結構,這一普遍應用于建筑與設計行業的名詞,對于大部分到場的MBA新生而言都是很陌生的;許多同學也紛紛表示,原來從來沒有聽說過“結構性思維”這一名詞。在訓練營正式開場之前,唐教授結合生活中的實例給大家講述了“結構是什么”這一命題,并且由此散發到“結構性思維”這一話題,教授說“結構是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也是定義整體的性質”。教授列舉了馬路,星座,黑板,顯示器等這些生活中顯而易見的例子,并讓大家區別這些例子是否屬于“結構”。面對這種結合了哲學和思辨的問題,MBA新生們顯然還不太適應;但隨著教授由淺入深的描述,大家對于“結構”和“結構性思維”這兩個原本陌生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
這堂課的主將老師唐克揚教授是畢業于哈佛大學的博士,用時髦的話來講,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海龜”。可是,這位“海歸”教授并沒有大家印象中海歸派的某些特點,反而是他風趣的語言與平易近人的授課方式給同學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課程的開頭唐教授就用很風趣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木匠師傅的笑話,并以此告誡同學們“誤差”的可怕,讓大家明白了“不按標準工作就會出現巨大的問題”,讓大家在大笑之余對于“標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接下來的課程雖然充滿了許多哲學性的思辨成份,但是唐教授往往會從身邊一些基礎的例子講起,他在授課過程中設置的“提問卡”和“代幣”等環節,也讓整堂課程充滿了趣味性與生活性,讓參與學生在歡快與輕松的氛圍去領會學習。
唐教授四個小時的“結構性思維”課程并非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在同學們大致都了解到了“結構性思維”的使用方法與要點后,穿插了許多小組互動環節。首先,他讓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按照“結構性思維”的方法把上百件生活日用品分成六大類,通過這一個互動環節,讓同學們在實際操作中更好的理解如何把物體按“結構”劃分。然后,他讓每個小組利用自己所分到的看似“毫無關系”的用品和12個展柜,組成一個具有完整“結構”的淘寶店鋪,并且由小組中某位成員擔任推銷員來推銷他們的產品。
雖然同學們大部分都是剛接觸“結構性思維”這一概念,但是經過頭腦風暴后,他們很快都拿出了各自的方案。有的小組計劃用這些物品開火鍋店,有些的設計理念是文具店,其中最出色的一個小組利用手頭的物品提出了“閃亮衛浴套餐”的系列產品。他們以分到的潔廁靈和活性炭為核心產品,同時關聯性地推出了安全帽、刷子、手機充電器、方便面等看似完全不相關的產品。他們的奇思妙想和對“結構性思維”恰如其分的應用得到了唐教授和現場同學的一致認可,他們也獲得了此次“結構性思維訓練營”的第一名。
在上課的預熱活動中,唐教授就將這堂課的目的定義為“讓同學們整體、系統又清晰的方式看待生活”,在接受我們采訪的過程中,唐教授也表示“雖然這是一堂藝術學院的必修課,但是對于所有學生,尤其是有若干年工作管理經驗的MBA學生同樣有很大用處”。的確如唐教授所說,雖然這節課一直圍繞“結構”在進行,可是其中的許多原理同樣適用于公司管理、產品銷售等環節中。一位從事人力工作的同學說“通過結構性思維的課程,我更清楚的了解如何去把一群性格迥異的人放在一個小組里面去更好的工作,只要讓他們能夠形成一個‘結構’,那么這必將會是一個很有戰斗力的小組”,而從事銷售和市場方面同學則有不一樣的收獲,他們表示通過這堂看似“藝術”的課感悟到了新的營銷技巧,對于自己公司的產品定位和市場分析也有了自己的認識。
這堂別開生面的“結構性思維”訓練課程在大家的激動與不舍中落下帷幕,唐教授贊賞了2013級MBA學生的聰明才智與極強的團隊意識,同時對同學們提出了諸多希望,希望他們能夠切實的將今天感悟到的知識在日常的工作中學以致用。同學們在感謝唐教授精彩授課的同時,也非常感謝MBA項目中心的老師用心的安排。
四個小時的課程很快就結束了,可是2013級MBA同學在人大求學的腳步才剛剛開始,人大MBA項目的發展也仍在路上。此次“結構性思維訓練營”活動是人大商學院MBA項目深化SAIL(啟航計劃)的又一次有力的創新,人大商學院 MBA項目開啟了將藝術與管理有機結合,使學生從理性和感性雙方面去理解管理,用創新性的理念培養新一代的商界精英與管理人才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