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躋身FT全球百強,周林教授認為,踏實辦學,排名上升是水到渠成的事,練好內功,才是中國商學院打造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唯一途徑。記者和周林教授的對話,就從排名開始。
沾了“中國”兩個字的光
記者:周院長,首先祝賀您,上海交大安泰EMBA項目第一次參加《金融時報》的排名即居于本土中文項目之首,對于交大安泰EMBA項目,您個人有什么評價?
周林:這樣的排名結果是偶然中的必然,是作為一所依托綜合性大學為背景的商學院整體實力的一次集中展現。
記者:交大安泰EMBA項目第一次參加《金融時報》的排名就超過了很多歐美著名商學院,您覺得原因何在?
周林: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不是為了排名而排名。排名只是一個工具,客觀檢驗工作有沒有做好。我們不會為了排名好看而工作,更不會因為指標要求和規則而圍繞指標去努力。
這一次的排名主要得益于學院綜合實力和國際化程度的持續提升,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在全球地位增強的體現,可以說,我們是沾了“中國”兩個字的光。
記者:此次FT排名,位居前列的都是合作項目,中國本土的項目進入百強的比例也在上升,這是否標志著中國管理學教育整體質量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周林:的確,合作項目的排名在于強強聯手,優勢明顯,中國的本土項目進入百強的越來越多,同樣說明了中國的管理學教育在追趕世界一流。對比FT排名可以發現,在FT排名之初,位于英國的合作項目排位較高,現在則是位于中國的合作項目排名較高,這是中國綜合實力在全球提升的直觀體現。但同時,我們必須看到中國商學院與世界一流商學院仍然存在差距。
排名不是“指揮棒”
記者:今后會把更多的項目拿去參加國際排名么?
周林:交大安泰這一次可以參加排名的項目有EMBA項目和非全日制的MBA項目,合作項目也可以參加排名。在參評之初,我們也曾考慮過把EMBA項目和非全日制MBA項目兩個項目都拿去排名,后來經過商定只用EMBA作為主要項目參評,因為這個項目已經代表了學院。
記者:國際排名提升了,美譽度提高了,學院招生規模會擴大么?
周林:現在商學院的合作項目比較多,主要是由于學位招生規模的名額限制,可以說,現在的商學院學位項目是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因為國家對于學位項目的招生規模是有所控制的,所以交大安泰不會隨意地擴大學位教育的規模。
記者:對明年的排名上升有預期么?
周林:商學院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把工作做好,讓項目滿足社會的需要,培養有德的管理者和企業家,是我們的目標。學院有自己完整的培養方案,并會不斷完善,培養更多社會需要的人才,實現這些,排名所考核的指標自然會上去。
記者:如果明年排名有所下降,您會覺得郁悶么?
周林:今年我們是32名,即使明年回到35名,也不會非常郁悶。排名浮動很正常,進入百強說明學院的整體實力可以與世界一流商學院比肩。不過,我們還有一些不足,有提升空間,這應該是此次排名之后的另一種收獲。
記者:相比于歐美商學院,中國的商學院比較注重排名,您認為今后這一狀況會有所改變么?
周林: FT畢竟是一個媒體機構,無論它的排名有多權威,都不能用這個排名“指揮”全球商學院辦學。對商學院而言,練好內功才是最重要的。我認為當前中國商學院會比較看重排名只是一個過程,我相信,今后排名對中國商學院的影響會漸漸淡化。
培養“有德”的企業家
記者:交大安泰EMBA項目今年首開創新創業管理的原因何在?
周林:創新創業是很重要的方向。中國經濟發展當前遇到瓶頸,原來的經濟發展模式需要進行創新,技術需要創新。交大安泰創新創業EMBA不僅為中國經濟轉型服務,為廣大創新創業型企業提供智力支持,同時也在體制內院校中獨樹一幟,完善了上海交通大學分層次創新創業的教育鏈。
記者:下一步交大安泰EMBA項目會開出更多的研究方向么?
周林:我們的項目是為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培養“有德”的企業家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今后專業方向會有進一步的發展,譬如創新創業方面可能會與新技術結合。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發展之后,對企業的經營模式帶來了顛覆性的影響,有些企業走在前面,但還有更多企業需要學習。此外,老年化社會到來,在健康行業方面中國會有更快的發展,學院今后也會考慮開設這方面的課程,學院所有的課程設置將會和市場需求以及經濟發展脈搏緊密相連。
擬成立中國發展研究院
記者:科研能力在此次的排名中也為學院增色不少,交大安泰在科研方面有哪些優勢?
周林:此次FT排名,科研力量是考核的重要要素,而交大安泰在這方面比較有優勢,如2010-2012年UTD論文發表國際排名:上海交通大學第110(大陸地區第一),北京大學第113位,清華大學第151位,中歐國際商學院第182位;金融、會計、經濟學科在權威的2013QS世界大學排行榜上均進入全球百強榜,在中國高校中名列前茅,特別是運營學科高居全球第18名。
此外,人才引進力度也在加大,2010-2013年間通過各種途徑引進人才以及培養人才,與2009年比較,增加1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3位“上海千人計劃”專家、2位“長江特聘教授”、1位“長江講座教授”、3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青、3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青,還獲得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4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第六屆人文社會科學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多項上海市人文社科獎以及咨詢獎,2013年成功申請教育部創新團隊。
記者:學院明年會有什么大的動向,未來學院的研究會和熱點,比如上海自貿區研究相聯系么?
周林:我們將于明年底入駐的交大徐匯校區包兆龍圖書館改建的大樓,學院明年和后年的硬件條件會有大的提升。軟件方面,研究水平的提升是重點,科學研究、知識傳承、服務社會這三大功能是學院的主要任務。
交大安泰經管學院除了管理學院還有經濟學院,不僅要培養企業家,還要為國家經濟建設建言獻策,如上海自貿區建設,交大安泰都在積極參與。未來我們打算整合經濟學院的下屬各個研究中心,成立中國發展研究院,把經濟發展和國家重大發展作為研究重點,承擔智庫的角色。
記者:不少學員和校友表示,EMBA國際課程模塊對他們極具吸引力,國際游學主要有哪些項目?
周林:交大安泰EMBA國際游學在美國和歐洲啟動得比較早,其中美國的國際游學有高校的學術交流,包括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 麻省理工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在課程之余,還安排名企參訪,包括: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紐約證交所、匯豐銀行、安利、谷歌、惠普等公司。
歐洲線路的合作高校有瑞士圣加倫大學、法國馬賽(現為KEDGE)商學院、巴黎政治大學,經濟考察則包括德國的高端制造業,瑞士的金融行業和服務行業,法國的奢侈品行業以及酒莊產業。此外,我們還在海德堡、日內瓦、尼斯、阿維尼翁、普羅旺斯、巴黎等地設有人文考察課程,今后我們考慮將國際課程模塊進一步擴大,設置更多提升學員國際化視野的課程。
記者:在學院的愿景和使命中,都提到了“亞洲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標,未來安泰的目標和藍圖是怎么樣的?
周林:我們的愿景是將學院建設成為國內領先、亞洲一流,經過若干年的努力,進而成為世界一流的商學院。在注重學術研究的同時,還注重社會服務,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經濟管理人才,為國內外企業和其他機構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在國際化進程中,我們和麻省理工學院、南加州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等在內的國際名校開展了多類合作項目。當然,要辦成一所真正的國際一流商學院,我們的任務還十分艱巨。我們必須設置一個保障學術自由和教授治學的組織架構,建設一支有國際水準的學者和專家的師資隊伍,改善和策劃針對全球經濟中未來的商業領袖的培養方案,提供一個產學研交流合作的平臺,強化校友網絡,為畢業生提供終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