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矚目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于11月12日閉幕,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描繪出了中國2020年以前改革的新藍圖,為中華民族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我校及時啟動了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活動的組織工作。廣大首經貿師生通過網絡、報紙、廣播等多種渠道密切關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動態,通過各種學習活動,認真學習全會精神,熱議會議成果。與此同時,有關學者也圍繞未來的改革路線如何進行、改革舉措如何惠及百姓等社會各界群眾關注的熱點,接受了社會媒體的采訪。
11月18日,黨委副書記孫善學牽頭召開工作協調會,邸燕茹、金京虎、王明會、謝海霞、劉冠軍、李麗娜、李久林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會上,大家圍繞我校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活動和舉措深入研討,建議學校通過專家解讀等多種形式,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各個層面的學習、研討活動。孫善學強調,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各單位都要在認真學好《決定》原文的基礎上,開展師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活動,將全會精神的學習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在學習全會精神的過程中,我校師生表示,會議提出的改革措施系統全面,突出了頂層設計的思路,能較好促進各領域、各地區改革統籌兼顧、協調進行。有教師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有同學談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綜合改革方案,將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全面提高人們實現“中國夢”的自主性。
繼續教育學院劉薇老師將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視為振奮人心、催人奮進的“號角”,她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力度之大、涉及范圍之廣為歷史空前,我們可以深刻的體會到中國的改革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之上。統計學院陶桂平老師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措施將督促各級政府在深化改革開放、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進一步的實質性進展。2012級MBA婁建宏同學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措施抓住了目前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問題,相信我國的經濟發展將會朝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全會召開后,學校多位學者先后接受了中國經營報、北京晨報等媒體采訪,暢談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體會與感受,并結合所在專業領域為改革具體舉措“支招”。
法學院院長喻中教授表示,《決定》明確要求“廢除勞動教養制度”,其目的和意義就在于落實憲法規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權”這個根本的目標。勞動教養制度的廢除,既有助于推動國家的法治化進程,又有助于嚴格貫徹“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的罪刑法定原則,同時還可以提升當代及未來中國的法治文明,會進一步提高中國的人權保障水平。
勞動經濟學院王晶副教授針對《決定》中出臺的“政府購買服務以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要求,指出可以涉及“公共管理”范疇,應該說進一步擴大了政府購買服務吸納就業的領域。她分析,這種擴大體現了國家對于就業工作的進一步關注,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就業人群,另一方面還強化了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力度,也是這次我國進一步強調國家治理乃至社會治理的表現。
財政系稅收教研室主任劉穎副教授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的改革措施指出,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將更體現稅收公平,也表現下一步我們的財稅改革將更多地圍繞稅收公平來進行。
勞動經濟學院副院長童玉芬教授認為《決定》中逐步放開“單獨兩孩”政策下,勞動年齡人口下降問題將得到緩解。她結合數據說明,未來15年后,勞動力總規模將每年多出2800萬,到2050年勞動力規模減少幅度將相差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