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樣的人才能當領導者呢?那么是那些讀過MBA/EMBA的高級精英們嗎?據在職研究生網了解在3月9日舉行的“首屆中國營銷人才交流會人才戰略高峰會”上,作為主講嘉賓的無錫小天鵝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源先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他就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發表了自己切身的觀點,并放出驚人語言:“EMBA、MBA還不能當總裁。
EMBA、MBA的環境還不成熟
主持人:徐總,您剛才在演講之中指出,中國目前的EMBA和MBA還不適合當企業的CEO,請您談談具體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情況?
徐源:前一段時間在跟北京大學的MBA講課的時候,我就提出了“MBA、EMBA還不適合當企業的CEO。最近幾個從國外讀MBA的回來后,他們都抱著做一番事業的態度問我,我告訴他們,你們還是先適應中國的環境,然后再考慮實實在在地做一番事業。我為什么這么說,這主要是目前國內大的市場環境和目前MBA、EMBA的培養環境還存在問題。企業對于MBA、EMBA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誤區。對他們期望太高,但實際上MBA和EMBA并不像實際宣傳的那么神奇。
主持人:您覺得MBA和EMBA不能夠當選企業的CEO是環境的不成熟,而這種不成熟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企業的認識誤區,那么您認為這種誤區的來源是什么?
徐源:我覺得這種誤區的根源是由于EMBA和MBA應該從基層實踐之中成長。為什么這么說呢?MBA和EMBA學習的都是一些案例或者案例分析,這種結果導致的是他們有了經驗主義,對于跨國公司或者成功的企業就會去模仿。但我感到,經驗是不能推廣的,成功是不能克隆的,也不能學習的。經驗只有上升為理念才可以推廣;經驗只能借鑒,把任何一個企業的制度推廣到另外一個企業去都很難成功。而目前的EMBA、MBA更多的是學習別人的成功與經驗,所以這種成功與經驗可能只適合當時的市場環境或者當時的企業狀況。而MBA、EMBA們所經歷的時代已經不是以前的時代了。
把老總送去讀MBA、EMBA
主持人:你認為MBA與EMBA不適合當企業老總,但是目前企業老總的管理水平與理論層次與目前企業的發展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那么您感覺是如何改善企業的管理,使這些企業老總具有豐富的理論素養又有好的實戰經驗?
徐源:我認為這種情況下,就應該送企業的老總去讀MBA或者EMBA,這樣這些企業的老總即有理論素養也有實戰經驗了,企業在市場上將會有很強的競爭力。張瑞敏在自己四五十歲了還去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讀了MBA,我覺得這種模式比較好。
主持人:請您介紹一下小天鵝在這方面是如何做的?
徐源:小天鵝目前有四個總經理,其中兩個是博士,兩個是碩士,我們引進了一個中歐工商管理學院的,他一開始從基層做起,現在已經做到了總經理,做得不錯。所以我前面提到MBA、EMBA還不適合做總裁,他們必須在實踐之中先歷煉,大浪淘沙。
融合但不希望“熔化”
主持人:雖然你提出了EMBA和MBA還不適合做企業的總裁,但是我注意到小天鵝還是每年引進一些MBA和企業的專業技術人才。有一句話叫“公平來自于認同”。會不會因為對企業制度或文化的不認同,或者不理解,把這些引進的人才進行“冷凍”?
徐源:小天鵝每年根據企業情況要引進一些MBA和專業人才,這里面就牽涉到了一個問題,小天鵝的企業制度要得到新進員工的認可,這個我感到制度意識比制度重要。一個企業有沒有法律的意識,就是這個企業文明不文明的問題。企業制度不能壓服,要溝通再溝通。企業的制度成為互動的時候,最有朝氣,最有活力,能真正地保證企業的興旺和發達。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重要。第一,文化要認同,尤其是對新員工的培訓。讓他對文化融合,如果他不認同我們的文化就不能融合到我們的企業里面。第二,我們希望融合并不希望“熔化”,我們的企業文化是多元的,相互補充。我們引進了不少博士,他們來了以后,對我們小天鵝的制度提出了規范管理的建議。
在小天鵝關于總經理第一,還是總經理第二,我們小天鵝公司討論了兩年,大家在去年才達到共識,感到制度第一,總經理第二。這個事情也是受到外面來的博士的推動才解決,他們在國際公司干過,能夠看到我們不完善的地方。
我們跟國外的企業比,最大的差距就是制度。我們跟德國寶馬的總經理談話,他說你們從雞叫忙到雞鳴,可我們就沒有事。因為他們有很規范的制度,所以他們的領導很清閑。現在很多人問我到處在外面交流,到底在企業干不干活。我跟大家講,我確實向德國人學習,我現在的公司是負責我們小天鵝集團的全部銷售,也負責企業的文化、對外宣傳。我安排得相對比較好一點,所以我有很多的時間在外面跟很多企業交流,很多企業給我講課,充實了我的思想。
怎么能夠規范國有企業的經營者仍然是一個問題。上市的國有企業里面,春蘭、小天鵝、海信,還有上海家化,我們四家企業分別做了一個探索。春蘭走了第一步,結果回零了,很麻煩。小天鵝做了一個探索,但我們不知下一步該怎么做,我們也感到這是一個困惑。
要有平臺和合理的報酬
主持人:您認為企業的制度對個人的發展有什么影響?
徐源:企業里面一定要有激勵制度。前一年我們的一位中層干部走了,我們都很詫異,說小伙子我們對你不錯,還把你送到國外去培訓。他的辭職報告里面也說感謝小天鵝,但他說我要用更好的成績為社會做貢獻。他去了一個企業,人家給他的年薪是100萬,我們給他的是5萬。還有一個副總經理也辭職不干了,我們對他也不錯,可是怎么走了?我們想也是一個激勵制度的問題,讓他有一個合理的崗位發揮他的作用這是第一步。第二個要有一個合理的報酬,如果報酬太差也沒有個人的發展。勞動者應該有合理的價值,如果處理不好勞動與價值的關系,很麻煩,所以激勵也是企業里面要討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