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至20日,天津榮寶齋將舉辦《倪萍國畫作品展》畫展將展出百余幅倪萍國畫作品,市民可免費參觀。據了解,倪萍的畫作一如其人,質樸細膩、清新自然、鮮活靈動,畫中充滿了她對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歡喜,深受大眾歡迎和市場認可。著名書畫家范曾稱贊:“倪萍的畫是活的”。
辦過三次畫展 次次不少賣錢
倪萍從小喜歡畫畫,早在20年前,她就曾經在著名書畫家范曾的家中和范曾一起畫過畫。據倪萍透露,范曾在看了倪萍隨便畫的小菊花之后,就夸贊她畫得很生動,并預言倪萍以后可以靠畫畫混飯吃。雖然學畫早,但倪萍正式創作始于3年前。2011年3月,她的國畫《韻》在扶貧基金會慈善晚會上首次拍賣即拍出118萬元;隨后的4月,在十大品牌女性頒獎晚會上,她的畫作《仙境》又拍出150萬元的高價……
去年10月,倪萍在深圳首次舉辦個人畫展,每天吸引上萬人次觀眾參觀;今年3月,倪萍的第二次美術作品個展在北京榮寶齋舉辦。將畫展從深圳移師全國文化中心的北京,倪萍對自己作品的信心可見一斑。這次畫展,倪萍帶來的百余幅作品3天售完;今年10月6日,倪萍又在山西舉辦了第三次個人畫展,展出國畫作品共51幅,一天時間里竟然有30幅作品被售出,其中售價最高的一幅畫作名為《送喜送福送歡樂》,以23.5萬元價格成交。
據了解,倪萍的作品題材廣泛,大都取材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其畫作個人風格鮮明,技法上沒有刻意模仿某家某派。倪萍介紹,自己學習繪畫是從給《姥姥語錄》畫插圖開始的,并且自此一發不可收拾,曾在短短不到一年時間畫成1000多幅畫作。倪萍曾表示,能畫成現在這樣,首先是敢畫,另外就是有點小天分。她稱衡量任何一件藝術作品,技術是第二標準,表達內心才是最重要的。
名嘴熱捧 “粉絲”買賬
網友質疑:火速成才?
很多名人和“粉絲”都為倪萍的畫作捧場。央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直言:“在畫中能感受到倪萍的另一種表達。鏡頭前、筆墨間都很美好。”楊瀾(微博)也對倪萍的畫贊不絕口:“沒想到她這些年畫了這么多畫。以花鳥寫意為主,有一種樸素之美。其實靜心凝神作畫是一份修煉,為她高興。”
還有不少熱心觀眾以及倪萍的“粉絲”前去捧場。有一位年長的觀眾在看過倪萍的畫展后專門找到倪萍,對她說:“倪萍,看你的畫,我就能讀懂你。”
網友質疑:火速成才?
當然,對于倪萍辦畫展之事,也有網友質疑,“沒經過長時間系統學習就辦畫展,是不是有點對觀眾太不負責了?”只是,這樣的質疑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多數網友都表示認同。
網友“小芹菜”就認為,“畫畫是她自己的個人興趣,我們無須多問?,F實中借著明星的名頭辦書畫展、攝影展,甚至是開餐廳的人太多了,這沒什么大不了。”
相關鏈接
明星搞書畫 大大有“錢途”
事實上,除了倪萍之外,演藝圈內喜歡畫畫的明星不在少數。但實際上,大多數明星學畫畫、辦畫展,都會被外界解讀出一層畫畫之外的含義。
有錢有閑 不失為精神寄托
李嘉欣在2010年就在微博上登出自己的入門畫作,有香港媒體報道指出,畫畫是她在豪門婆婆面前提高自身品位的一記高招。
而像溫碧霞這樣的豪門闊太也多次在媒體面前擺出一副藝術家的姿態,她表示,自己沒有生育計劃,所以寄情畫畫是必然的。
續保人氣 藝術之路較通暢
去年,吳綺莉攜年僅11歲的“小龍女”高調辦畫展。然而,在舉辦畫展前,她被港媒爆出因“小龍女”要上貴族學校,財政壓力大,不得已復出主持節目,賺生活費。回想當年,鄭秀文曾因患抑郁癥暫別娛樂圈。但在那段時期,她在香港某周刊上開設專欄,專門張貼自己的靈感之作。
對于畫展的承辦商來說,明星辦畫展是件雙贏的事,明星可以借畫展保名氣,承辦商也可借助人氣盈利。
大有“錢途” 作品輕松賣天價
去年8月,張鐵林的一幅《潤物無聲》書法作品拍得8.5萬元;去年年底,趙本山的《龍騰鳳舞》書法作品拍得92萬元,姜昆、唐國強、趙忠祥等人的作品價碼也都以萬元“起跳”。
據說,趙本山如今參加明星婚禮基本上用不著帶錢了,因為可以“揮筆成金”:鄧超與孫儷結婚,他送上書法“百年好合”;張杰與謝娜結婚,他送上書法“佳偶天成”。如果按照他書法作品的市場行情,這手筆抵得上送一輛小寶馬了。
這年頭誰沒個副業,翻翻看,娛樂圈里的明星們副業特別多,演電視的唱歌,唱歌的演電影,演電影的做主持,做主持的搞藝術……五花八門。
這年頭誰都需要個副業,因為演員拍戲有行情,行情漲的飽漢不知餓漢饑,萬一成了“餓漢”再后悔都遲;歌星不知道自己的嗓子什么時候會“發抖”,連續顫音的天后都難保一覺睡醒身價縮水;主持人更危險,收視率一旦下跌,節目被砍,難免“被下崗”。
所以說,這年頭娛樂圈明星們真的非常需要副業做退路。普通老百姓退休靠社保,他們退休要保身份、保面子,還要保收入、找寄托,這容易嗎?這樣的副業哪里有?別著急,文化圈中人為君指點迷津——走藝術之路吧,名人學畫畫一年就可開畫展。天賦高、見識廣、涵養厚、靈氣足,最重要是人脈廣、聲望隆、有閑情、有閑錢。畫作既成,登高振臂一呼,便觀眾云集,畫展門前星光熠熠,展廳門內媒體如云。翌日,畫作照片見報,半路出家的明星畫家身價倍漲,手中狼毫頓成點石成金的馬良神筆,真可謂一年走完別人20年也走不完的藝術人生路。
沒法妒忌,不能羨慕。我們不是專家,沒法評定熒屏才女在畫架前是否也必然才情縱橫,嫁入豪門的昔日艷星是否今天已經變成梵高隔世傳人。不必郁悶,筆墨丹青本是怡情圣物,文房四寶又何必統統淪為掘金法寶。世事紛繁復雜如浮云飄過,我們一同做個“非專業看客”,逍遙自在地站在明星的自傳和畫作前舉杯笑飲,倒也是種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