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在職研究生網了解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教育創新已經越來越熱。不僅中國在進行教育創新,全世界也在進行教育創新。但在全球化這個階段,我認為,教育創新做得最好的仍然是在硅谷。硅谷的網絡課程、網絡教育讓人們能夠進行“碎片化”學習,讓全世界更多人能夠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學習。
在古代農業經濟時代,儒學是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在那個四書五經時代,無論是“官學”還是“私學”,老師的日常教育都是以教授四書五經等儒家書籍為主。雖然教學方式多樣,有面授、相授、答疑、會講、復講、問難等,學生卻仍以自學背誦為主。比如明代太學,每月實際教學27天,其中背書14天,占到整個教學時間的52%;剩余的會講、復講一共才13天,而會講、復講一般只講四書五經中的一兩章,一個時辰左右,并非全天,其余時間仍是自學。即使是老師的當面授課,通常也沒有嚴格的課時規定,甚至根據老師意愿調整上下課時間,而且大部分的學生從始至終也只有一位老師,有些甚至只是自己的優秀學長。
在進入工業經濟時代后,出現了大規模的分工合作和專業化生產,教育領域也開始大量出現界限越來越明晰的各種學科專業,老師們的專業分工教學也明顯加強。班級授課制這時候也流行起來,全世界的教育普遍開始實施45分鐘一課時,這種模式也一直延續至今。經濟全球化發展后,世界各個領域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而全球化導致教育最大的一個變化則是工業經濟時代45分鐘的課時被打開了。在當今新經濟時代,網絡技術快速發展及普及,催生了網絡課程。網絡課程讓人們可以進行“碎片化”學習,我們的學習內容或者學習時間被分割開來,我們可以用等車、吃飯的零碎時間,看著手機學習。
我在硅谷看到一個叫Coursera的網絡公司,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兩名電腦科學家Daphne Koller和Andrew Ng(美籍華裔)在2012年創辦的。Coursera為全球的學生提供免費的網絡課程,包括計算機科學、數學、藝術、醫療等多個學科領域共337門課程,而為其提供課程的都是全美頂尖高校的教師,包括斯坦福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頓大學等62所大學。Coursera網絡課程大部分是10分鐘一節,全球的學生在這里不僅可以聽到頂尖教授的講課,還可以與同時在線的上千、上萬甚至幾十萬的學生交流。目前Coursera僅有5門網絡課程得到美國教育委員會官方認可,修完課程的學生大部分只能拿到“結業證書”,而不是各個大學的學分。但隨著課程質量、服務模式等不斷成熟,其參與人數正在飛速增加,成立不到半年,注冊人數已超過320萬人。我認為,這家公司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課程得到有關部門和公司的認可。
網絡教育利用網絡作為其教學平臺,極大地延伸教師所能觸及到的范圍,解決了傳統教育僅對少部分學生開放的問題。同時,網絡課程催生的“碎片化”學習模式,讓我們的學習時間變得更加靈活、可控;學習內容也更具針對性,大家可以挑選對自己有幫助或者感興趣的部分;學習效率也會有所提高,因為較短的時間保障了學習興趣,從而提升知識的吸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