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畢業季,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699萬,比2012年增加19萬人。
據了解,截至目前,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本科就業率普遍不足三成。像2013年北京地區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有22.9萬人,其中本科生簽約率僅為26.6%。對于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講,首先想要保證的是不會“一畢業就失業”,考研熱因此也在高校大三大四學生中持續升溫。
“現在就業太困難了,全班30多個人就業率連一半都沒達到。如果不是考研我可能也‘只能當當就業率分母’,幸好考上了。”剛參加過2013年研考的小李或許道出了許多考研人的心聲。
去年畢業就進入一家廣告公司當職員的小張也加入了在職考研大軍。畢業的時候著急找工作,隨便簽了一家公司,干了不久不滿意,于是跳槽,如今已經換了第三家公司。小張解釋自己的考研原因,“起點不高的話很難再換到滿意的工作,還不如考研。”
畢業生都希望能夠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好工作,雖然不少企事業單位一再強調看重能力、唯才是用,但往往好的工作崗位對學歷都有著硬性要求。巨大的就業壓力迫使大學生想盡辦法來增加自己的就業砝碼,而高學歷正是砝碼之一。
對此,有人力資源專家表示,在大學生就業這個“買方市場”,存在一定程度的供給過剩。因此,相比于本科來說更有專業和科研能力優勢的研究生,找工作時在就業機會、就業層次、待遇薪酬以及發展前景等方面有更多的優勢。
然而也有教育專家指出,考研不應該成為大學生躲避就業壓力的避風港。新東方在線考研項目總監甘源認為,隨著近年來研究生錄取人數的不斷攀升,未來研究生的就業難度也將不斷加大,盲目考研并不可取。“現在的問題是許多同學存在‘鴕鳥心態’,為了回避就業壓力選擇‘打醬油’考研,實際上并沒有認真準備。最終造成考研失敗,浪費了找工作的寶貴時間。”甘源說,不管畢業生選擇就業還是選擇考研,考學術碩士還是專業碩士,都不能盲目跟從,而要擺正自己的心態,明確自己的目的,并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