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碩士研究生教育已經有幾十個年頭了,有些考試方式對現在考研的學子們不太適合了,未來肯定會有相應的變化和調整,在職研究生網專家大膽的推測一下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變革趨勢。
預言1:復試地位進一步強化
根據教育部的有關要求,2010年研究生招生進一步強化了復試的地位和作用,增強了招生單位和研究生導師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自主權。有專家預計,以后的研究生招生考試的改革,將繼續注重考查考生能力 ,在招生過程各環節中將繼續把能力考核放在突出位置,而復試無疑是能力考查的最重要環節。
具體來說,復試環節將更加突出對考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的考核,特別是對創新精神和能力的考核,考查范圍將更加全面,考查方法也將更為多樣化和個性化。涉及初試科目改革的高校還將適當擴大相關學科門類的差額復試比例,并對復試科目、復試內容等相關工作做出相應調整。作為衡量考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心理健康測試的重要性將漸漸凸顯出來。
總的來說,復試在研究生錄取過程中之所以越來越重要,是因為每個學校的培養方向與專業設置有很大不同,只根據初試成績,并不能全面衡量一個考生的能力,因此只有加大復試力度,才能提高高?;蚺嘤龣C構的招生自主性,以找到更適合的考生。同時,進一步提高考研復試的地位,也有利于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這是我國“十一五”期間研究生招生改革的著眼點,是我國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又一重要舉措。因此,未來考研,復試地位進一步強化將是大勢所趨。
預言2:研究生收費改革繼續深化
收費改革是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一。實際上,這次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資助制和導師負責制,這將激發研究生和導師的積極性,更有利于創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培養。
自從2007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十余所高校試點實施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改革后的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將不再區分公費和自費,而采取發放獎助學金的方式資助優秀研究生。沒有獲得獎學金的同學,將自行承擔所有學費。教育部部長周濟曾表示研究生收費“肯定不會全面收費”,但也將“不是全面自費”。
清華大學研招辦相關老師表明:“清華大學從2007年實行研究生收費制度,大約每年學費一萬元,但是學校采取獎、助學金的方式資助優秀研究生的學費和生活費,并且獲得獎、助學金人數的比例很大。這樣, 大多數學生獲得獎學金、助學金后,相當于仍然享受過去的公費。”
如今,用發放獎學金替公費已逐漸成為我國各大高校通行的措施。同時,北大還為研究生提供教學助理、管理助理和科研助理崗位,使其獲得崗位津貼。
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意味著我國沿用多年的研究生培養類別停止使用,研究生招生不再有“計劃內”、“計劃外”、“公費”、“自費”之分,試點學校將根據各自不同的實際情況具體操作。
預言3:統考改革更趨合理
從教育學、歷史學、心理學等3大科目第一次施行統考開始,引發了各方激烈和持久的討論。招生工作結束后,這一已經受實踐檢驗的政策可能會向更合理的方向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的劉老師認為,在歷史學的統考中,合并了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兩個通史,使原來很多只考一個通史的學校不復存在,學生們初試選擇的余地沒有了。在這種考試模式下,很多人放棄了考研,而如果參加考試,考生往往需要同時復習兩個通史的內容,有不少一個通史成績優秀的學生,不得不選報一般的 學校,或者在理想的高校面前馬失前蹄,名落孫山。教育學和心理學也傳來了相對應的言論。
有專家分析,基于這種情況,歷史學等3大學科的考試模式應會有所調整,使之更趨合理。統考的這種合 理性應該是全國卷與各高校招生要求的有機結合,而不應該是完全的脫離。
預言4:在職考研持續走高
前幾年有關于“考研降溫熱”的消息不絕于報端,實際上考研人數并沒有下降,只是漲幅稍低而已。其中,在職考研人數穩中有升,從目前就業的大環境來看,未來在職碩士研究生的人數仍有望持續走高。
相較于應屆生,在職考生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在職場的打拼中,他們對社會現實有了的了解,對考研有更理性的思考。大部分在職考研人都是基于工作的壓力或自身發展的切實需要而選擇考研,在當前就業的緊張形勢之下,在職考研也勢必愈演愈烈。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有助于拓寬自己的思維,增長的學識;有了更高的學歷,以后在工作方面選擇的余地也會大一些,發展機會會多一些。“對于在職考研,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錄取人數在穩步增加,但幅度 不會很大,每年報名的人數都很多,“錄取主要看有無工作經驗,在復試中考查專業方面的知識以及在工作 中的應用。”
改革是為了更好去適應這個時代的大發展,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在職研究生網相信我國的在職研究生項目會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