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總感覺老師懂得東西是十分的多的,但是當自己成為一名教師的時候,自己才發現,其實自己還是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的,所以我決定報考教育碩士。但是一想到考試、備考,自己就感覺十分的麻煩,但是考慮到自己以后的發展,自己還是決定繼續備考,希望自己通過考試以后,可以做一個堆社會更有用的人。下面就是對于我備考的一些經驗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傳統文化,就離不開《弟子規》。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范。《弟子規》雖然只有1080個字,360句,但卻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概括得淋漓盡致。《弟子規》的內容分七個部分: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這就強調了教育的先后次序一定是先學做人,后學做事。這完全符合“育人為本,德育先行”的教育方針。
作為人民教師,在以往,學生出了問題,我只是批評埋怨,認為問題的根源就在他們身上,我用自己一相情愿的方法去改變學生,結果事與愿違,反而使自己更加生氣苦惱,自從學習了《弟子規》,我明白了,活潑好動,貪玩愛鬧本來就是孩子們的天性,而我不了解他們,認為他們是在故意搗亂、違反紀律、亂丟垃圾,甚至埋怨家長沒給孩子養成好習慣等等,現在我明白了孩子本來就是這樣,以后會用適合的辦法去教育他們,心里自然少了怨怒多了輕松,少了盲目多了智慧,課堂上不辭辛苦的說教少了,孩子做不好,主要是大人引導不夠。如果我們的教育能順應人的天性,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推薦閱讀>>>
關懷愛護之心對于我們教師來說更應具備。教育這一職業決定了每一位教師必須具備博大無私的愛。愛像春風,能融化學生心中的堅冰;愛像細雨,能滋潤每一個學生的心田。關愛一個學生,熱愛一個學生就等于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于毀壞一個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身為老師,必須提起一份為人老師的責任來,用我們的真誠去營造一個和諧向上的集體,用我們的探索和學習正確引導孩子們的未來。“學貴力行”,學一句我們就做一句,實踐一句。把圣人的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弟子規》所講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訓誨,從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親仁及余力學文著手,在日常生活中的倫常廣泛運用,并經過家庭、學校、社會,逐步推廣定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
人生,是一條由不斷學習所累積的道路,在學習過程中,有體悟、有喜樂、有困難、有突破,經由一連串的酸甜苦辣歷練,成就了一條多彩多姿的人生道路。我們是掌握道路的領航者,責任深重。唯有踏實地學習、真誠地落實、積極地奉獻才能真正辦好教育樹人的事業,愿《弟子規》中的智慧能引領我們營建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園。
在備考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是我感覺,只要自己肯吃苦,自己就一定有所收獲的。所以我憑借著自己的信念,順利的通過了考試。在此,我也希望廣大考生都可以考出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