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課 |
中國考古學通論(上) |
(1)夏商周考古(2)秦漢魏晉南北朝 (3)隋唐金遼元 (4)明清 |
中國考古學通論(下) | (1)舊石器時代 (2)新石器時代 | |
考古學理論與方法 |
(1) 國外考古學理論方法 (2) 中國古代玉器研究 (3) 中國古代青銅器研究 (4) 中國古代瓷器研究 (5) 中國古代書畫 (6) 歷史文獻學 (7) 中國古代陶器研究 |
|
科技考古 |
(1)動物考古 (2)植物考古 (3)體質人體考古 (4)遙感考古 (5)水下考古 (6)14C 年代學考古 (7)冶金考古 (8)考古繪圖 |
|
博物館課 程 |
鑒賞專題課 |
(1) 中國古代文物研究與鑒賞 (2) 中國古代玉器研究與鑒賞 |
專題講座 ·中國古文字研究 中國文明起源發現與研究 ·中國古代中西文化交流與研究 中國飲食考古 |
||
實習課(北京) 故宮、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社科院考古所、北大博物館、周口店 |
||
考古所工作隊 1、紅杉、林家灘、良渚 2、安陽、洛陽、西安 3、四川、金沙、三星堆 4、廣州、宮蜀、南越王墓、水下考古 5 、 山 東 沿 線 6 、 新 疆 |
王巍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夏商周考古;東亞地區古代文明起源研究;東亞地區古代文化交流的 考古學研究。 |
白云翔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 會委員、職稱評審委員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秦漢考古、手工業考古、中外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等。 |
陳星燦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 會委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新石器時代考古、中國考古其他學科、考古學史。 |
劉國祥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科研處處長。研究領域:東北地區新石 器時代考古學研究、北方草原青銅文化研究、中國古代玉器研究。 |
許 宏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頭工作隊隊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考古學會理事。 研究方向:夏商周考古、中國古代城市考古、中國文明形成與早期 國家的考古學研究。 |
朱乃誠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資料信息中心主任,中國考古學會 第五屆理事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考古學年鑒》執行主編。 |
杜金鵬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任,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夏商周 考古、文化遺產保護。 |
唐際根 |
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南方科大講席教授,中國文字博物館副館長。中國考古學會夏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國家文物局文化遺產保護基地學術委員會委員、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客座教授。【美成在久】雜志社主編。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長期主持安陽 殷墟考古工作 |
王仁湘 |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趙志軍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科技考古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張雪蓮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中心碳十四實驗室負責人,中 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王明輝 | 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專長:考古技術其他學科、考古學其他 |
學科、考古理論、專門考古其他學科。近期研究方向:全新世以來中國古代居民的體質特征及其變化規律,古代居民的健康狀況、飲 食結構、創傷現象和遺傳結構等。 |
|
李淼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研究專長:考古技術、考古 技術其他學科。 |
楊林 |
中國國家博物館綜合考古部主任,是中國目前唯一一位涉足田野考 古、水下考古和遙感與航空攝影考古的學者。 |
陳建立 |
北京大學考古博學院講師;現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研 究方向:冶金考古。 |
雷興山 | 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夏商周考古。 |
劉緒 |
1983 年始任教于北大考古專業,至今。研究方向:夏商周考古、田 野考古。 |
倪潤安 |
歷史學博士,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師。 研究方向:漢唐考古,近年研究重點為漢魏南北朝時期的墓葬研究。 |
沈睿文 |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從事漢唐考古的教學與科研,2005 年任副教 授。目前講授:《中國考古學(下-1)》及《葬俗研究》。 |
杭侃 |
著名考古學家。現任北京大學文博學院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山西大 同大學云岡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
王光堯 |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長期致力于古陶瓷研究和陶瓷考古工作,尤 其關注中國古代官窯制度與官窯瓷器、陶瓷考古方法論方面的研究。 |
張志軍 |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研究員,研究方向:文物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