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談戀愛,要社會實踐還要上課,大學生太忙了。于是乎,“幫忙”的團隊就出現了。3月17號下午,一份廣告招貼出現在永川某高校的校園內。招貼用A4紙打印,標題是“校園管家服務傾現永川”,下面列舉了15項服務內容:代上課,代排隊、占座,甚至還有代表白、道歉……每項服務價格不等。(3月20日《重慶時報》)
連上課、考試、跑操、洗鞋、洗衣服甚至是連向戀人表白,都需要校園管家來代理的大學生,的確是忙錯了對象,沒有忙在點子上。
由于上課忙,沒時間及時接收快遞,校園管家代為接收,姑且還可以理解,那么,力所能及的洗衣服,正常的上課學習、考試為什么還要偏偏讓人代理?
上課、考試讓人代理,難道別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東西,能裝進你的頭腦?跑操讓人代理,難道讓別人代為強身健體,你也從中受益?表白愛意也要讓人代理,難道就能表達你的誠意?按此邏輯推理下去,這些事事找人代理的大學生,是不是在入洞房時,也需要人代理?
由此可以看出,事事讓人代理的大學生,反映的不僅是大學生的懶惰思維在作怪,更是生活自理能力的不盡如人意。說到底,催生校園管家的出現背后,其實,折射的是大學生“生活方式的錯位”。
大學生在大學,首先最應該做到位的兩件事,一是,把學習放在首位;二是,要把自己照顧好。可這些事事讓人代理的大學生可倒好,完全顛倒了生活的主次,把學習的主業當成了次業,自己的學習,不但要讓人代理,而且,自己的正常生活打理也需要讓人代理。如此對自身責任的放任,在大學又能學到些什么東西呢?
有些大學生在大學自力更生、自主創業,在為他人服務中,實現自己的價值,而有些大學生,連最基本的自我生活能力都沒有,同樣是大學生,差距咋就這么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