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科研隊伍不僅是科學研究的產出單位,而且是研究性大學培養在職研究生的基本生產單位。因此,科研團隊必然要而又臨于科研活動和教學活動的異同。科學研究活動和教學活動的區別在于,科學研究活動是自成一體的,是科學共同體和科學范式的大背景,科學研究活動是置身于信息交流之中的,這種交流必然在成熟的科學范式體系下進行,可稱之為對等的交流;而教學活動,雖然說是一種信息過程,但在科學界的權威才有評價權的大環境中,這種信息關系是自成一體的,即教師的強勢教與學生的弱勢學,或者說,是范式性、體系性和不完善性之間發生的價值錯誤等關系,在這種對教學活動的認識的前提下,可以發現教學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滯后了科研團隊的科研活動,因為只有對等的信息交流才能產生對交流雙方都有益的信息,而在教學活動中受益的學生永遠只是學生的知識未完成態。
從這一角度來看,以團隊為基礎的新型教師制度的意義在于,我們的目光自然地關注著將科研活動和教學活動整合起來對在職研究生的單向意義,一方強調成熟的科研團隊將在職研究生引入正規科研活動范式的背景下,另一方則強調運行良好的團隊通過實踐的運用,將學生從知識的吸收轉化為知識的產出,并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或強調團隊對在職研究生個人潛在能力的挖掘,諸如此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當我們進入一種整體觀的視野中進行對于創造力的研究,可能將關注點放在統一性對于多樣性的協調整介而生出的創意生產功能以及團隊整介力量所具有的在創意產品加工方而強于個體的功能,在這個時候,會自然而然走向整介性、成熟態、完善態的視角之下,而對多樣性、沖突性、未完善態本身持有一種被動的地位聯想,從而對于這種關系保持著一種具有差別的價值預判。
有了這種價值判斷之后,我們就會把正向的判斷放在成熟產品的產出上,而對占據了大部分在職研究生科研和知識學習時間的未完成態,我們就會持有一個負向的評價,甚至,在下邊,我們也會看到,未完成態實際上先天不足地包含在在職研究生的定義中,因此,如果我們對未完成態持有一個負向的評價,那么就必然導致了對在職研究生本質的錯誤認識,以及對在職研究生教育的錯誤實踐。
在職研究生科研活動與教學活動分析?通過在職考研網上面的介紹,大家都清楚了吧。更多關于在職研究生的問題,可以咨詢我們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