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曾經是叱咤風云的體育明星,在賽場享受著萬眾矚目的榮耀;離開體壇,他們不約而同地走入了商界,創建了自己的品牌。完成了一次次華麗的轉身。一個個成功品牌的建立,一次次時尚大獎的肯定,他們用自己的努力讓運動更加充滿魅力。MBA考生中有許多之前的工作并不是專門從事管理咨詢的,怎樣完成身份的轉變,實現自我突破,就需要我們認真思考。
李寧
創建時間:1990年 創建人:李寧 最初身份:體操運動員 國籍:
做世界的李寧
說起李寧,在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曾被譽為“體操王子”,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最耀眼的體育明星。1963年,李寧出生在廣西柳州一個教師家庭,7歲開始練習體操,17歲進入國家體操隊。1981年,18歲的李寧獲得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男子自由體操、鞍馬、吊環3項冠軍,在1982年的世界杯體操比賽中,他憑一己之力奪得全部7項冠軍中的6項,造就了世界體操史上的奇跡。1984年他又在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中奪得3塊金牌。可以說,在上世紀80年代,李寧在體操界創造了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王者時代。1999年,李寧和拳王阿里、球王貝利、飛人喬丹等25位體壇巨星一起被評選為20世紀世界最佳運動員。
然而今天,更多年輕人所知道的“李寧”,卻是一個服裝品牌,就連李寧自己,也經常提醒人們不要總是把自己當成一個昔日的體育明星。2004年6月,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面對公眾,他一再聲明:“我是一個有著14年企業經營史的企業家,請不要再把我看做一個明星偶像。”此時的他早已不是體操場上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而是一個在商圈打拼多年的佼佼者。
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上,李寧意外失誤,從吊環上摔了下來,黯然退場。沒有拿到金牌的李寧回國后感受到了來自公眾輿論的巨大壓力,從云端直落谷底的經歷使他對人生、對世界都有了不同的思考。隨后,李寧宣布退役。
這時,一個重要的人物上場了,他就是健力寶集團創始人李經緯。李經緯很早就和李寧相識,很欣賞他的聰明才智。在李寧最孤獨無助的時候,李經緯站出來支持他,并成為他走上商業之路的引路人。1989年5月,李寧加入健力寶,分管公關宣傳、市場策劃、籌辦運動服裝廠等工作。幾個月后,李寧決定開一家服裝廠,李經緯馬上表示支持,1990年,“李寧”品牌誕生。不久,在北京舉辦的亞運會上,25億中外觀眾從新聞媒體中認識了“李寧”這個全新的品牌。通過贊助重要體育賽事迅速擴大知名度,李寧成功地走出了創立運動品牌的第一步。
“源于體育、用于體育”是“李寧”的一貫宗旨。從1990年開始,“李寧”就一直關注和支持體育事業,因為有了“李寧”,在各種世界級的重大賽事上,運動員驕傲地穿上了本國出產的專業運動服裝。體操隊、射擊隊、跳水隊、舉重隊等國家級運動隊的隊員們都是身著“李寧”出現在賽場上,而在此后的奧運會上,也處處可見穿著“李寧”裝備的運動員。在2006年男籃世錦賽上,“李寧”終于站在了三大球最高級別的領獎臺上,真正開始進軍國際市場,首次成為三大球世界冠軍的贊助商。
現在的“李寧”產品拓展為3大類、5,000余種,在西班牙、希臘、法國等國都擁有了自己的特許經銷商,在品牌國際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不做的耐克,要做世界的李寧”,這是李寧不懈追求的目標。
Nike
創建時間:1972年 創始人:Bill Bowerman 最初身份:長跑高手、田徑教練 創始人:Philip Knight 最初身份:中長跑運動員 國籍:美國
后起之秀的“野心”
Philip Knight,1938年出生,從小喜愛體育運動,是阿迪達斯、彪馬等運動品牌的忠實擁躉,那時的他絕想不到自己以后可以開創一個與阿迪達斯爭雄的世界級品牌。為了自己的體育事業,Knight來到了美國田徑運動的大本營—俄勒岡大學,可惜一直成績不佳,始終無法成為世界級運動員。
但是,Knight是幸運的,在這里他遇到了自己終生的良師益友—Bill Bowerman.1911年出生的Bill Bowerman曾經是個長跑高手,上世紀50年代曾連續幾次打破世界長跑紀錄,在俄勒岡州尤金市小有名氣。退役后,他在俄勒岡大學當上了一名田徑教練,一直默默無聞。但Bowerman卻有鮮為人知的一面:要強,有設計天賦而且具備領導智慧。
作為一名細心的教練,他很關心運動員的需求,為了使自己的弟子們在訓練中不容易受傷,并且跑出好成績,Bowerman便著手設計一種支撐力好、摩擦力小、穩定性強的鞋子。可惜當時所有的制鞋公司對他的設計都不感興趣,沒辦法,他只好找制鞋匠幫忙自己制作。結果,穿著Bowerman制作的鞋子的選手們都發揮得比平時要好,讓人們看到了他在專業設計方面的天分。
Knight大學畢業后繼續到斯坦福大學攻讀MBA學位,1960年,畢業后的他來到日本碰運氣,結果取得了日本生產的高質量低價格的跑鞋—Tigers的代理權。拿到代理權之后,Knight立即找到了Bowerman,兩人各出資500美元,成立了“藍絲帶體育”(Blue Ribbon Sports) 公司,這就是“Nike”的前身。
1972年,Bowerman和Knight不愿繼續忍受日本方面的苛刻條件,于是終止了和對方的合作,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并將自己制作的鞋子命名為“Nike”。1978年,“藍絲帶體育”公司正式更名為耐克公司 (Nike, Inc.) .由于Nike能夠充分掌握年輕人和運動人的需求(這是Bowerman的拿手好戲),再加上Knight的商業頭腦,品牌自一問世就站在流行趨勢的最前方。從1980年開始,Nike占據了美國約50%的市場份額,坐上了運動品牌頭號交椅。與其他品牌不同,Nike從頂級運動員身上看到了巨大的市場潛力,采用了獨特的金字塔形廣告策略:塔尖是頂級運動員,依次是國家隊、NBA聯賽省級隊,直至普通青少年的籃球活動,涵蓋了整個體育用品市場的各個階段。
今天的Nike已不僅僅是一家企業、一個品牌,它所代表的更是一種美國文化。半個世紀來它對全世界的沖擊力是巨大的,無論在哪里,你都能夠看到那句最能代表美國人積極向上的口號“Just Do It”(只管去做)。作為運動員,Bowerman和Knight也許做得還不夠好,但是作為創業者,他們的名字已經成為一個傳奇、一種標志。
Iceberg
創建時間:2005年 創始人:Dennis Nicolaas Maria Bergkamp 最初身份:足球名將 國籍:荷蘭
冰山初露
Dennis Nicolaas Maria Bergkamp1969年出生在阿姆斯特丹,擁有挺拔的身材和英俊的面孔。從小喜愛足球的他12歲時就憑借自己的執著和努力成功進入了阿賈克斯的培訓系統,當時的通過率僅僅是5%左右。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地方,學員不僅要參加足球培訓,而且不能放棄學業,連周末都不能休息,平時能做的只有體能訓練和功課。Bergkamp堅持了下來,這段經歷也磨練了他的吃苦精神和毅力。
憑著過人的足球天賦,他先后效力于阿賈克斯青年隊以及阿賈克斯、國際米蘭、阿森納等俱樂部。20歲時Bergkamp就代表國家隊出場比賽,作為球隊前鋒,曾多次獲得“荷蘭聯賽最佳射手”、“賽季最佳進球”和“世界足球先生”稱號,甚至有人說“Bergkamp起碼值一億英鎊”。無盡的榮譽籠罩在他的身上,無數的球迷為他狂呼??然而,英雄也有退場的時候,畢竟在足壇,年齡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
正當人們感嘆這位有“冰王子”之稱的綠茵大將會慢慢離開我們視線的時候,王者歸來了,不過這時他的身份已經是一位出色的商人。早在做運動員時,Bergkamp就是球場上出了名的“理財專家”,雖然沒有小貝那么多的廣告收入,但卻深諳投資之道,僅阿森納的股票就讓他獲利頗豐,每年在荷蘭運動員收入排行榜上他都名列前茅。
出乎人意料的是,從沒受過專業訓練的Bergkamp帶給我們的居然是由他親自設計、制作、代言的男裝品牌Iceberg.借助名人效應,品牌迅速風靡于球迷之間,很快就在荷蘭開設了37家專賣店,銷量甚至超過了很多知名大牌,讓人們大跌眼鏡。Iceberg的設計風格崇尚簡約,比如他推出的西裝往往采用偏瘦的版型,西裝領雖然是傳統的槍駁頭設計,但卻用單排扣取代了雙排扣,簡單干練的線條,非常適合身材高大的北歐人。如今,Iceberg成為荷蘭國家隊的指定西服,在2006年世界杯和今年的歐洲杯上大放異彩。
曾經,“冰王子”以自己的風度在球場上演繹著優雅;如今,他則在商場上用冷靜的頭腦、精確的機會把握能力,以及移植到時尚業的出色“嗅覺”,再次書寫成功。
Lacoste
創建時間:1933年 創始人:RenéLacoste 最初身份:網球運動員 國籍:法國
一條威震八方的“鱷魚”
今年,是著名品牌Lacoste 成立75周年,說起來,它的誕生頗有點傳奇色彩,更與網球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1904年7月2日,RenéLacoste出生于法國,在家人的鼓勵下走上了職業網球運動員的道路。經過20年的艱苦訓練和比賽的洗禮,Lacoste在網球場上大放光彩,先后兩次贏得了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1925年和1928年)和三次法國網球公開賽(1925年、1927年和1929年)的桂冠。1927年,Lacoste率領隊友從美國人手中勇奪戴維斯杯,并首次讓戴維斯杯留在法國長達6年之久,他也因此成為歐洲家喻戶曉的網壇“四劍客”之一。
1925年在波士頓舉行的戴維斯杯公開賽期間,Lacoste和“鱷魚”第一次“觸電”。為了鼓勵他取得好成績,當時的領隊和他打賭,如果贏得比賽就送他一個短吻鱷魚皮的手提箱。這件事很快被一名美國記者得知,他開始用“鱷魚”昵稱Lacoste先生,在隨后的報道中他寫道:“Lacoste沒有贏得皮箱,但他在比賽中像鱷魚一樣拼搏。”Lacoste的朋友Robert George還為他特別設計了一件帶有鱷魚標志的球衣。
1933年,LACOSTE退出體壇。他將大眾對他的崇拜視為創業的機遇,決定成立LACOSTE公司,以“鱷魚”為商標,繡在“網眼織法”的運動衣上,進行大批量生產投入市場。在產品上市前,他以當時其擊敗美國網球選手的照片大做廣告。由于受“向往成功”、“崇拜名將”的心理影響,這種服裝一上市,人們便爭相購買。
鱷魚牌運動服裝能風行全法國,并非全靠LACOSTE本人的名氣。他知道,靠“名氣”不能持久,他決意在產品本身做文章。他憑著自己長期運動的經驗,知道運動員穿的服裝一定要吸汗能力強,有強韌的伸縮性,柔和舒適,使運動員在劇烈的運動中毫無拘束感。他請教了紡織專家和工程師,決定使用最好的棉紗,并以專利的“雙線雙眼特殊針織法”織成,整個制作和處理過程十分科學,無論是手洗或機洗均不會變形或褪色。這一招使該牌子變得更響了。LACOSTE意識到,一種服裝只靠運動員穿著,那么銷量是極為有限的,從創始那天起,公司便盯著眾多的崇拜者。他的企業大規模投入生產前,就主動出擊,十面出兵,做鷹犬獵食、蜜蜂尋花式的經營工作。他把運動服裝擴展至男性、女性和兒童都能穿著,成為所謂“全家福系列”。在推銷戰術上,采取多種渠道,貨暢其流,在國內外建立廣闊的銷售網絡,形成全面營銷策略。
在職研究生在這些曾經的奧運巨頭,現在的商界精英身上有沒有看到啟示。在他們還是奧運選手時,積累的巨大人氣為他們日后的事業奠定的知名度。但是光有知名度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充分利用自身的知名度,踏踏實實的做企業,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