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被重視,不僅登上學術的殿堂,而且戴上了眾多榮耀的光環。在現實中,管理卻又那么隨意的任人忽視,在有些領域有些組織表現的非常出色,而在有些領域或組織發揮的作用卻不盡人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原因一是來源于對管理的誤解;二是過于專注對管理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而忽略了管理的本質。
誤解一:管理是為經營服務的,經營做好了,管理差點無所謂;管理做得好,經營做的不好,也是白搭。
這是典型的對管理和經營的混淆,并且嚴重的誤解了管理的功能。經營主要的含義是(對一事業)運營、運轉、籌劃。這些恰是管理的功能所在,而且管理還有正確的決策和提高效率之職能,因此,可以看出管理的內涵是包含經營功用的,簡單點說,經營行為也需要管理。
誤解二:管理就是領導,管理就是決策,管理就是對人的管理等等。許多專家從不同的角度,都對管理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并重點強調了管理的某一職能
精彩歸精彩,但是,卻淡化了管理的真正的職能所在。管理作為人類生活中必然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愈來愈發揮著其重要作用,而且在未來還會更大的貢獻。管理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我們稱之為7職能循環),其首要職能就是領導,依次是決策、組織、計劃、實施、評估、反饋,然后,進入下一個循環。片面的強調其中的一個職能,就會導致管理的失衡。
誤解三:管理是科學的
這也是最大的誤解,而且似乎形成了流派。判斷管理是否可以取得科學的資格,是要看其研究方法合不合乎客觀、邏輯、有系統三個條件。也就是說,要想確定某種學問是否為科學,其所依據的標準不是其內容,而是其研究方法。應該說,管理是一種藝術,它更如中醫一樣。它可以包含科學的內容,使用一些科學的方法,但本質上卻是一種實踐,是一種藝術。
誤解四:管理是正確的做事,領導是做正確的事
一種投機取巧的,貌似有道理的說法,把管理和領導截然分開。正確的表述應該是效能是做正確的事,效率是正確的做事。
誤解五:掌握了先進管理方法,就掌握了管理
所有的管理方法都是為管理目的而服務的,舍棄了,或模糊了管理目的,方法也就一無用處,甚至有害處。隨著歐美國家對管理的精細研究和對某些方法的神話般吹捧,我們對流行的管理方法越來越迷信和執著了。甚至在管理實踐中,大量的出現了為方法而方法的現象,使用某一方法的原因竟是因其先進,這已經叛離了管理的目的。現在是回歸管理本質的時候了,管理的本質就是使人和人所從事的活動做得正確和更好。由此而言,我們可以創造出更多的方法為我們所用。
誤解六:能賺到錢,就說明管理的好
最誘人的誤解。對于經營性質的企業來說,賺到錢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但絕不是唯一的指標,還應包括市場地位、無形資產、組織效用等多個前瞻性指標,唯有此,才能使企業賺錢得以持續。管理的好壞取決于績效的綜合表現,平衡計分卡所提出的四個維度指標的平衡就是這個道理。
誤解七:管理不用學,也能做得好
乍一看,不會有這種誤解啊。現實中,一方面管理者能認識到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卻不在學習管理上下功夫,其理由就是“不學也能干得好“。這種短視性,不僅阻礙了管理者的進步,更給組織帶來了傷害。在現在多變的競爭環境中更應該加強對管理的學習,這一點毋庸置疑,否則,你就會失去競爭力,就會失去價值。關鍵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