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在博士期間對本領域一定要做到世界級的領悟,對于每個缺點,發(fā)展方向要做到了然于胸,看100篇英文文章?拜托,這才入門而已。并且,看,不代表你了解,要了解每一篇文章為什么這么做,有什么缺點,有什么優(yōu)點。如果你能將100篇文章的背景全部了解,算是合格的博士了,記住,合格,不是優(yōu)秀。
國家基金的最高原則
優(yōu)中選優(yōu),即所謂錦上添花,國家基金不是扶貧項目,也從來不會雪中送炭
在我眼中什么樣的博士是優(yōu)秀的,能夠一畢業(yè)就能申請到國基的?
SCI3篇以上,影響因子越大越好,博士老板越牛越好,最好是能當會評評委的那種,創(chuàng) 新點越新越好,解決某個領域的基礎性問題。因此,還是我上篇帖子的哪句話,大量的 閱讀文獻,流利的英文閱讀與寫作,勤奮的工作,那么你將來的路,要平坦很多。天天 一到實驗室就上網(wǎng)聊天打屁,整天都不知道干了什么的博士,進了高校也會被淘汰。當然,也有例外,例如你找到一個棵大樹靠,那算我沒說。
國基會評的幾條原則:1. 有人在會上堅決支持的項目一定能獲得資助,即使全體學科組 成員投票沒過半數(shù),而這個支持者則必須簽字表示支持,即所謂非共識項目。2. 有人堅決反對的項目也基本通不過。
因此,博士時導師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函評專家認識你導師(認識你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你導師在會評時力挺,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資源。所以說,導師越牛越好,文章IF 越大越好。如何處理與導師的關系,請看我的第一個帖子。在這場死亡賽跑中,如果失去了導師的支持,那么你就只剩下你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