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各大行業都有評論或是排行,對于經常關注圈內的人士還可以,如果是圈子以外的人就不知道如何是好,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借鑒參考。其實,仔細研究便可以發現,各種榜單名目眾多,若將這些形形色色的榜單綜合起來看,根本無從判斷孰優孰劣——被冠以這個杯、那個獎的排行榜,上榜項目不一而足,發布機構的資質也參差不齊。榜單吸引眼球,卻容易蒙蔽了大眾的雙眼。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每到年底,一些營銷公司、公關公司及網站便開始蠢蠢欲動,通過舉辦各種論壇、峰會發布排行榜,以競價上榜的形式向上榜的EMBA項目收取費用。一旦有部分高校EMBA項目開了先例,便有其他高校及機構的EMBA項目效法。此外,不少榜單通過“傍大款”的方式博人眼球,在靠前位置放名校做幌子,其余位置則銷售給其他高校。這是EMBA排行榜亂象得以出現的直接原因。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院長助理兼EMBA中心主任姜暉博士認為,EMBA排行榜本應為業內人士和學生提供參考的依據,而目前中國無序化的EMBA排行榜,讓排行榜的實際效果背離了其本應發揮的作用。一份具有可信度的EMBA排行榜榜單,需要發布機構在遴選時建立嚴苛的準入制度,進行專業、合理的指標權重分配,以及第三方數據審計。就目前而言,可視EMBA項目所依托高校的實力和國際認證情況來衡量其優劣。
姜暉進一步指出,中國EMBA市場還未完成建章立制的階段,目前缺乏一個強有力且公允的組織,對中國EMBA現狀進行客觀的評判。這一方面,中國EMBA不妨找找全球標桿。如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以下簡稱FT)全球EMBA項目排名具備較大影響力,主要是由三個因素促成。首先,金融時報是新聞機構,作為第三方機構獨立于高校,具備公信力及良好的聲譽;其次,FT的EMBA項目排名歷史悠久,其專業性、可信度臻于完善;最后,全球大多數商學院都參與該榜單排名,不存在遺漏偏頗之嫌。
不可否認,EMBA排行榜的亂象,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EMBA教育市場秩序。大成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許正勛律師向記者表示,中國部分EMBA的排名缺乏公開透明度,某些排名甚至以收取利益來做成并誤導公眾,此種行為涉嫌違規甚至違法,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對此,一位業內人士指出,一方面應呼吁具有指導意義的品牌評選榜單的促成,另一方面也要學生及相關人員擦亮眼睛,學會正確判斷EMBA教育質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