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7年前的獨此一家,到如今的遍地開花,的EMBA在短短17年時間里,實現了跨越式的大發展。
在這個學歷不斷貶值的時代,EMBA卻越來越受追捧,名校的學費更是每年以兩到三成的速度增長。明年3月份開學的春季班,許多高校的EMBA招生人員卻不能給出準確的學費,“因為價格可能會有調整”。
如今,EMBA已被看作身份的象征,就像一個皮包上打上了奢侈品的商標就身價倍增一樣。學位對于高層管理人員來說當然不是必須的,但一個名校的EMBA學位,代表了一種知識身份,對提高社交形象和信譽度都有很大幫助。
一個參加EMBA的學員說,周圍的人一聽到你在讀EMBA,無形之中還是多多少少有些許景仰之情。而且,如今的管理層,很多人都讀了MBA或EMBA,大家一說,馬上就有身份的認同感,交流、溝通起來更加容易。
EMBA是MBA專業學位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入學筆試、面試均由培養單位自行組織,這就為那些管理經驗豐富但離開應試環境多年的企業高層降低了入學門檻。
當然,這并不等于說,只要是老板、老總就可以讀EMBA。國家規定,具有本科以上學歷,8年以上工作經歷(其中4年以上管理工作經歷),較大規模企業的現職高層管理人員才可報名。
符合了這些條件,相當于高中水平的語文、數學、邏輯考試,就無需擔心了。多所名校的商學院均表示,在筆試前會發難度相當的模擬資料;其實,決定能否錄取的關鍵是面試成績,占到8成左右。企業夠大,職位夠高,名氣夠響才是能夠通過考試的關鍵。
這也讓EMBA是富豪俱樂部、人際關系建立網的說法更加突出。從臺灣和大陸的EMBA價格對比來看,EMBA作為一個高端平臺,其所聚攏的“圈子”價值顯得更清晰。
臺灣大學2012年EMBA的學費僅合人民幣約18萬元,大陸名校則是其價格的3倍。臺大在師資、課程、學校品牌、硬件條件等方面都絲毫不遜于大陸名校,最大的劣勢就是“圈子”,換言之,“圈子”的價值占到了整個EMBA價格的三分之二。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也曾表示,讀EMBA,一是學知識,二是交朋友。的商學院學員來自五湖四海,有政府官員、有企業高級管理者,不同類型的人在一個班里學習在國外很難見到。這些朋友之間醞釀著大量的商機。
對于學校和EMBA的學員來說,這都是一樁生意。
招生的市場化,培養的市場化,對于學校來說,EMBA學員是客戶,是需要提供教學服務的客戶。在很多商學院,EMBA學員配備的是最好的設備,最好的教師,最好的上課環境和服務。
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學院院長王方華對EMBA教育的定位是,“我們的培養首先要滿足用戶的需要,用戶的滿意是我們辦學的主要標準”。
學員越多,學校的收益就越多,學員越高端,成就越大,學校的牌子就越響亮。校友風采是每個學校必不可少的展示內容。
而在這些校友中,政府核心經濟部門、大型國企的領導學員更是各家學校和同期學員爭奪的資源。為了吸引這些學員,學校會提供幾萬元到全額不等的獎學金。張維炯說,中歐商學院每年獎學金方面的支出就高達一兩千萬元。
與在學校學到的管理經驗和結識的圈子來說,名校五六十萬元的學費可稱得上是一筆超額回報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