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一直是很多人夢想,無論在那個國界里面,很多人把它當成前進目標,為此很多高校也最終創業課程。通過跨學科和跨國界的教學和實踐合作,為了讓學生從新產品構思到產品開發到商業計劃撰寫,了解如何進行創新和實現創新商業化。據在職研究生網10月17日,浙大管院創業實驗室成果展示在浙江大學西溪校區舉行。
2012年,浙江大學與世界著名高校瑞典隆德大學方在浙江大學聯合開設技術創新管理(iMDE)聯合課程。課程中除了教師授課,企業參觀之外,學生還需要在課堂上完成一個即興創作,課程結束時,學生要求就“包容(inclusion)”主題,開發具有特色的新產品,解決現實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并完成創業計劃。
據了解,2013年共有81名學生選修該課程,其中中方學生42人,瑞典學生39人,涉及領域涵蓋機械制造、控制科學與工程、工業設計和MBA等專業。來自不同國度和院系的學生被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中都有成員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不同國家。
經過兩個月的設計、研討、開發、制作,8個小組在工業設計和創新方面有所突破,融合東西方不同的視角和思維方式,針對立足中國現實的社會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周鵬,浙江大學管理學院MBA2012級學生,他們組的創意成果是名叫Istick的電子拐杖。該團隊針對老年人腿腳不便容易摔倒受傷的情況,開發出相應的產品istick,它不僅能夠發揮普通拐杖支撐穩定的作用,還能借助其傳感器和定位系統,在使用者摔倒的時候發送緊急短信給親屬家人,并在google地圖上提供具體定位。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產品構思到開發到商業計劃撰寫,每一個過程都融合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和理念,這在潛移默化中使得創新商業化走向了世界舞臺。這樣的國際學生‘混搭’組合對創意計劃的實現非常有幫助。”
對于此次跨學科和跨國界的教學和實踐合作,聯合利華董事長Michael Treschow說:“能夠聘用在技術和管理方面都能勝任的人才是(企業的)一大優勢。技術和商務的結合是公司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立足之本。工程師掌握經濟和管理知識與經濟師了解公司產品的技術原理同等重要。隆德大學的技術管理專業正是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
背景介紹:
近年來,浙江大學與世界著名高校瑞典隆德大學開展了一系列深入合作。為了促進雙方之間在科研、教學和服務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雙方在2009年成立了浙江大學-瑞典隆德大學創新創業聯合中心。在聯合中心的支持下,雙方在科研合作和教育方面廣泛交流、深度合作。
在人才培養方面,雙方以創新性的思維和舉措,又有新的進展,自2012年雙方在浙江大學聯合開設技術創新管理(iMDE)聯合課程。課程全英文授課,由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工業設計系和控制科學與工程系和瑞典隆德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工程學院,兩校五院的教師聯合制定課程大綱,商討閱讀材料和授課內容和形式。授課教師主要來自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和控制科學與工程系、隆德大學工程學院和經濟管理學院。每次授課均有來自浙江大學和隆德大學的雙方教授聯合講解。技術創新管理(iMDE)課程的目的是通過跨學科和跨國界的教學和實踐合作,讓學生從新產品構思到產品開發到商業計劃撰寫,了解如何進行創新和實現創新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