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在職研究生網獲悉2013年10月17日晚19點,由華東師范大學MBA教育中心和商學院企業管理系聯合舉辦的MBA第218場講座暨“管理前沿”第四講在中山北路校區逸夫樓報告廳成功舉辦。此次講座嘉賓邀請到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Kenan-Flagler商學院市場營銷系系主任,C.諾克斯.馬瑟捐席杰出教授——簡-貝內迪克特 E.M.斯丁坎普博士主講。來自MBA中心的學員和商學院的師生近200人參加了講座。整場講座由企業管理系系主任何佳訊教授主持。
演講伊始,何佳訊教授簡要介紹了斯丁坎普教授取得的學術成就,他是過去十年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營銷學者,同時也是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全球100位經濟與商業管理科學家中排名第一的營銷學者。接著斯丁坎普教授開門見山,提出了此次講座的主題——“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策略”,之后層層深入,首先為大家展示了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的7個需要,包括中國本土市場競爭升級、技術需求、全球市場提供的機遇、規模經濟、規避貿易保護主義、提高企業能力和急需建立“世界知名品牌”等。斯丁坎普教授用圖解的方式展示了他重點要向大家講述的三種戰略以及相對應的中國企業案例,分別是“綠地投資”(Greenfield)、“國際并購””(M&A)以及“海外散居者營銷”(Diaspora Marketing)。
對于“綠地投資”,斯丁坎普教授在總結了在未開發的領域建立自己海外制造工廠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之后,指出了兩條中國品牌走向國際品牌的道路——“Asian Tortoise” (海爾、珠江鋼琴、萬力等)和“B2B to B2C”(華為、愛仕達、格蘭仕等)。接著,斯丁坎普教授對這兩條道路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分析,并且借助大家熟知的海爾、華為等品牌進行了形象生動的闡述,在講到“B2B to B2C”戰略分析時,通過對時下最為火爆的小米手機和蘋果5S手機的對比,引來了大家的共鳴和笑聲。
對于“國際并購”(聯想、吉利、光明食品等),斯丁坎普教授借助聯想公司的擴張戰略,講述了對于成功的并購應該具有的能力以及條件,包括保持品牌的獨立性、建立組織協同、尋找共同價值等。此外,斯丁坎普教授還通過圖片向大家集中展示了最近中國企業所進行的國際并購。對于“海外散居者營銷”(匯豐銀行、海底撈等)這一戰略,斯丁坎普教授同樣先向大家展示了其利端(包括完全控制、低成本)和弊端(包括進入速度較慢、利潤太少、打破主流市場的挑戰),并且通過中國企業“海底撈”為案例,詳細介紹了中國企業是如何通過這一戰略走向海外市場的,并且為大家總結了一些國際化的成功因素,諸如品牌吸引力、地域文化等。
在整場演講中,大家不時被教授幽默的語言頻頻逗笑。講座在輕松的氛圍中進入到問答環節。在該環節中,斯丁坎普教授與在場的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了熱烈的互動,大家爭相舉手發言,向斯丁坎普教授說出自己的感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斯丁坎普教授對大家的問題一一做出了回答。在講座的最后,何佳訊教授對斯丁坎普教授的精彩演講進行了總結與點評,并為斯丁坎普教授送上“大師”水晶石表示感謝。別出心裁的禮物以及何佳訊教授的妙語連珠讓大家紛紛鼓掌贊嘆。講座在一片掌聲中落幕,很多同學還依依不舍,手捧斯丁坎普教授的新書《品牌突圍:新興市場品牌如何走向世界》請他簽名,教授十分高興地接受,并與同學們進行了個別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