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不惑
47歲的郭川,已進入不惑之年。他把自己的全部熱情都投入到了他所熱愛的帆船運動當中,并帶著這份熱情開啟了新的征程。在未來4個多月的時間里,郭川除了要應對海上的各種艱難險阻,還要面對精神上的孤獨寂寞和生活上的極度簡約,過著遠離陸地、孤身一人、空間狹小、飲食匱乏的“苦行僧”生活。
郭川用巨大的勇氣挑戰傳統的生活方式。在1998年郭川取得MBA學位之后,曾任職于長城工業總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參與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工作,生活富足安逸。33歲時,他在香港登上了朋友的40英尺帆船,卻意外地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用他的話說:“到了我這個年齡,很多人在心態上已經走進了晚年,想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失去了拼搏的動力。我只想證明給他們看:你還能拼搏,你還能拼搏出更大的奇跡,只要你相信自己,只要你肯去認真拼搏。”
事實上,同許多人一樣,郭川在開拓自己新事業的路途中,也并不是一帆風順。2008年郭川在參加沃爾沃帆船賽時,曾患上嚴重的恐懼癥,也曾懷疑過自己所選擇的一切是否有意義。他也曾像古希臘史詩中的奧德修斯一樣,有過數次遭遇海神之吻而死里逃生的經歷。回想起當時的焦慮與恐懼,郭川說道:“我木訥的大腦當時想明白了一個道理:必須要咬牙往前沖。如果不走,可能會茍且偷生一段時間,但最終還是要倒下去。如果我停止向前,當船離開時,我一定會后悔,無法彌補地后悔,精神上一定會倒下去。我想,人在征途,不能做懦夫,要對得起自己的承諾,不能輕言放棄。既然走了一半,就要走完。我想每個負責的人都會這樣做,這是一個基本的道德問題。”
在經歷了海洋中與心理上的風浪之后,郭川的神態中多了一份淡定瀟灑,心理上多了一份從容冷靜,眼睛里也多了一份堅毅自信。他用不屈的信念書寫著自己的人生傳奇,也為我們點亮了一盞心靈的明燈。
仁者不憂
2004年9月,郭川曾駕駛“青島號”帆船,將青島市長的一封信親自送到日本下關市,以紀念青島和下關兩座城市25周年的和平友誼。2005年8月至12月,郭川從青島出發,北上大連、煙臺,經上海、廈門、廣州、深圳,最后到達香港,在主要沿海城市傳遞奧運精神。2010年10月,郭川駕駛“青島號”抵達釣魚島西南20海里海域,并在護欄上高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以捍衛國家主權和榮譽。
《詩經》有云:“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唯仁者能之。”或許比起郭川在職業帆船賽事領域里創造的諸多乃至亞洲“第一”來,郭川的這種自發的、公益性的、大智大勇的仁者胸懷更為人所稱道,而意義也更為深遠。郭川目前是世界和平與體育組織任命的首位籍“和平冠軍”,他在國際航海領域內的突出表現,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中所倡導的“仁、智、勇”的精神。從他個人的生活來講,他也對“仁者”的精神做了很好的詮釋,在起航儀式的現場,郭川的親友這樣來評價郭川:“在國人眼里他是帆船多個紀錄的第一人,但對我們來講他就是普通人,是好兒子、好丈夫、好爸爸和好兄弟。”
正因為如此,郭川此次航行才受到諸多國人的關注,我們相信他能夠不辱使命地完成挑戰,宣傳帆船運動,并將中華名族的仁愛精神播撒在全球。
勇者不懼
從青島出發后,“青島號”將一路向東過太平洋,駛向合恩角,在繞過好望角后,穿越印度洋,最后返回青島。航程總計21600海里,航程計劃為125天。如果這次挑戰成功,郭川將創造一項新的世界紀錄,這也將是第一個由人創造的帆船環球航行世界紀錄。
為了完成這一挑戰,郭川準備得非常認真。他知道單憑滿腔熱血很難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他更需科學的指引。科學力量加上一顆勇敢的心才能創造奇跡。他說過:“蠻干也有可能僥幸過關,但沒有示范作用,有可能會誤導別人。我不僅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別人負責。”
對于一名優秀的極限帆船職業賽手來說,強大的心理素質必不可缺。在他們經常面臨的極限環境內,強大的心理往往能激發超強的毅力和潛能,創造常人難以想象的奇跡。支撐郭川的堅強信念不僅來自他的職業素養,也來自家人、朋友對他的無私奉獻和犧牲。這也給他帶來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做好自己,不能愧對他們。
出發之前,郭川懷抱九個月的兒子平靜地講到:“五年前,甚至一個月前,我都很難想到今天的到來,我非常激動,我想說的是我行、我能、我一定能。感謝所有人對我的支持,特別是家人的支持。”
郭川承諾:明年的春暖花開時,他一定會來與我們分享勝利的喜悅。讓我們對郭川校友表達最衷心的祝福,祝愿他乘風破浪,平安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