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4,2012中國MBA招生經驗分享主題論壇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浙江大學管理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中歐商學院、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等百余所國內商學院的招生工作負責人出席了論壇。本次論壇由浙江大學管理學院、AMBA、MBA中國網聯合主辦。作為主辦方之一,MBA中國網全程報道此次論壇活動。
各位嘉賓在此次論壇中就招生經驗分別作出精彩的主題發言,以下為AMBA國際認證中國區總負責人王重鳴教授發言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在這里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工作的一些體會和AMBA認證的一些策略。我現在還是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的委員,所以我也想從這個角度談幾點自己的想法。
AMBA國際認證已經成為全世界的MBA培養院校的一個重要的抓手。進入新時期以后,大家知道我們已經經過十年,十多年的的成長,在國際化背景十年的經歷告訴大家我們現在到了一個新的跨越的時代,這個跨越的時代對每個學校來說需要有一個抓手。我覺得從我們浙江大學自身的體會和全國乃至地區的很多發展來看,AMBA認證可以作為MBA跨越成長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性的抓手。因此,我最近幾年也是在做一些這方面的工作,同時也是跟很多學校的領導、MBA的中心主任有很多交往,也學到很多東西。
今年AMBA全球年會有史以來第一次我主辦的中國論壇,我們組織了五位中國MBA院校的院長,包括我們這里吳曉波院長,五位院長第一次在世界級的MBA的年會上面做了一個中國最佳實踐和創新的一個專題論壇,影響非常大。因為國際上的院校都說,哎喲,會議上從來沒有中國的專題。我們以往都是跟著別人,聽別人的,好像我們MBA很落后,好像還在初級階段,但實際上我們有很多我認為是最佳實踐。
所以我們這次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五位院長做了一個專場,它是平行的兩個專場,結果我們那個專場是爆滿。另外一個專場是外國的一個專題,就不大有人去聽。大家的興趣還是在說中國管理人才培養的亮點在哪里,跟中國MBA合作的機會在哪里。我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們希望有一個欣賞的視角,欣賞自己,然后才能去更好的欣賞別人。我們自己亮點很多,我主要想說這一點。
我簡單說四個小點。第一個是AMBA的背景,國際認證的策略。第二個就是它在學生這部分的要求和學生的成長策略。最后我簡單說一些后續的支持服務,持續改進的這一部分。
AMBA大家知道最初是一個學生組織,1967年的時候由MBA的畢業生,特別是沃頓商學院為主的MBA畢業生組成的一個協會,這個協會最初是一個學生組織,畢業生組織。目的是為了使得MBA教育能夠為學生服務,能夠起到一個學生持續增值的作用,同時也是使MBA教育質量有一個學生的聲音。1967年正式成立以后逐步發展,83年建立了國際認證服務。就是從83年以后開始進行通過認證的方式來使得學生的價值更好地得到體現。它從根本上說是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以培養對象為中心的組織,跟一般的認證還是很不一樣。
到了1992年就開始正式發布標準,有了比較正式的標準體系,96年開始啟動了全面的國際認證。到了1997年就成立了一個叫做國際認證咨詢委員會,或者叫顧問委員會,我現在也是這個委員會的一個成員。在2000年的時候成立了專家委員會,就是說它這個評審專家有一批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大部分是比較著名院校的院長或者前任院長,或者是MBA中心的負責人,MBA項目的負責人組成。從2004年2005年開始進行了組合式的認證,就是說只要你有比較好的MBA項目,對管理碩士以及管理博士進行同步認證。相當于05年開始形成了一個組合式的認證。特別是DBA(工商管理博士)和MBM,MBM是工商管理碩士,那個碩士是科學碩士,是全日制的科學碩士。
2010年開始又重新修訂標準,因為到了2010年發現從1992年公布標準以后又做了更新。目前已經形成了195家院校,700多種項目,達到了這么一個規模。大家知道我們國際上是三大認證體系,AACSB是以北美為主,它在美國就有三百多家學校,外地是相對少一點,它是更加針對學校,以學校為主的一個認證。EQUIS是以歐洲為主的一個認證,它多半的抽查專業是本科專業,很少抽到MBA作為認證中心的項目。AMBA是對著MBA的工商管理碩士,就是在座大家所工作的內容。
目前已經有46個國家,195所商學院通過了AMBA國際認證,這里面涉及到700多種學位項目,還有40多個這里叫做國際商務碩士,其實就是我說的科學碩士,另外全球有八個DBA項目通過AMBA認證。還有一些院校,特別是海外在中國的有30多個國家的項目在海外得到認證。因為有時候有的學校,特別是到中國來,我們發現中國項目反而是做得最好的,它無論從生源,從跟產業的結合上,表現特色上反而比本土的還要好。因為我們知道很多國家現在經濟不是很好,因此它的生源質量,培養的勢頭相對就沒有中國這么旺。比如法國有好幾家MBA院校它在中國的項目,在我看來質量遠遠勝過本校的,因此它某種意義上有點像把重心轉移到中國的市場來,有這種趨勢。
這個地圖是一個分布,在我們中國,包括香港,現在一共是18家院校通過了國際認證。上個禮拜完成了哈爾濱工業大學,下個禮拜要去做華中科技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兩所學校的認證。到6月底我們中國達到20所,而且從這個月開始,我們國內目前還有幾所沒有進行AMBA認證的名校都正在認真地考慮進行AMBA認證的工作。總體上范圍也在擴大,它的影響力也在提升。我就把背景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下面重點想說說學生這方面。我這里寫的是AMBA認證的七個方面,那么這七個方面里面學生是貫穿始終,從學校學院說到戰略愿景,MBA的發展策略,其實都是面向學生的,面向需求,面向人才的需求和我們學校成長上的需求。后面專門有一部分是關于學生本身的,包括這里說的目標與結果其實也是關于學生。課程設置,培養方案的改革或者創新,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
我們今天這個會非常重要,哪怕別的學生也一樣,我們現在培養博士生也是學生,生源某種意義上是最重要的部分。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這部分。我下面圍繞這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下AMBA現在的一些策略。
意思就是說學生這個元素是貫穿始終的,他不只是一個入口問題,他還有出口,他還要走向社會,他還有職業生涯。他是從MBA項目從頭到尾每個環節上一個重要的重頭戲。課程設置其實也是對著學生,師資隊伍建設也是對著學生,這是AMBA認證一個蠻要緊的思想,就是說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增值服務,以學生的成長為中心,它是這么一個思路。
具體來說怎么一個概念呢?AMBA去年開始換了一個新的總裁,這個總裁提出叫做MBA旅程,或者叫MBA旅途。意思是說MBA的質量和AMBA認證的要求是貫穿在招生、報考,招生前的宣傳,招生質量,本身校友網絡的建設,一直到最后的工作,職業發展,全程的。
我們以前比較多的是對著第二部分,學生工作都在做學生本身的平臺,學生質量的本身。這個旅程其實是在說從一開始就需要把最好的生源吸引到我們招生的視野當中來,因此招生宣傳這些就變得格外重要。我們浙大1998年1999年四校合并,是有四個大學是在李嵐清同志的推動下合起來。合并的時候我們有兩個MBA,合在一起很長一段時間是在融合上做文章,課程設置怎么弄,上課怎么弄,招生怎么弄。差不多合并五年以后開始注意到招生是要宣傳的,是要做推廣的,要主動走出去。我記得我們合并五年以后開始做這項工作,到現在已經變成一個重頭戲。今天這個會就意味著全國有這樣整體的行動,說明這部分的權重在MBA項目的質量上不斷增強,這是一個蠻重要的部分。牽涉到中心里面的人力、財力的配備,如果你要去宣傳肯定要有MBA的核心價值觀,你要有MBA的品牌,不然怎么去宣傳。
這部分意味著我們對MBA的品牌建設,對MBA的內涵需要更多地去關注,否則我們去推廣的力度,心里的信心就會相對弱一點。我的優勢是什么能夠說出來,因為AMBA非常強調你的特色。不管是哪個學校辦都沒有關系,我們不比通用MBA的好壞,我們比你的特色。請你介紹一下你們學校MBA項目特色是哪幾點,最吸引學生的是什么?我們是全英語教學,我們是最好最好的老師,也會吸引學生。但是現在越來越吸引學生的是專長上的。比如說我這個項目就是以項目管理為核心的特色,我這個項目進來以后全球網絡,像我們浙大是非常強調創業創新,像這種特色。MBA項目宣傳這部分,我的體會就是說如果我們是關注品牌,關注內涵,關注特色,這部分就已經事半功倍。
以前我們滿足于簡單的拉生源,群發短信,好多校領導都經常被騷擾的,以前我做院長好幾次校領導都會打電話來說怎么回事,很氣憤。現在發短信肯定不行了,現在說我的品牌是什么,我的特色是什么,我到這來的增值在哪里。這部分特別強調多樣性背景,特別強調學生的經歷。
我一直在給MBA學生講課,我覺得MBA的教學質量可能三分之一是教師,三分之一學生,三分之一是課程內容的,我覺得那三分之一最主要的就是學生經歷,學生有沒有東西來分享。我們跟有的學校合作辦學,對方學校提意見說跟你們學生在一起學習,我們學生覺得沒有收獲。不是老師講的沒有收獲,而是相當于與你共舞,你要舞得起來。這個部分越來越強調背景的多樣性,強調你有一段什么工作經歷,哪怕是生活經歷,外派經歷都可以。
當中這部分,AMBA建了一個全球的招生平臺,每年有一個全球招生活動。明年好多學校都已經報名了,準備組織到歐洲去招生,我們要國際學生?,F在來的全是亞洲的,泰國的,韓國的,那上不了大學到我們這來,質量有限。雖然說起數字來一聽百分之多少是外國留學生,仔細一看質量還是有限。我正在那起勁做這個事情,發揮我的社會價值,明年準備組織一場歐洲專場,因為歐洲的院校很多人想到中國來念MBA,但是不曉得念哪個學校,到什么地方。我們明年準備組織一場拉美專場,后年把學生送到那去參加世界杯,去看世界杯。
AMBA非常強化你的招生網絡,招生平臺搭建,提高生源。AMBA去年開始設了三個獎項,這三個獎項非常成功,第一個叫年度MBA的學生獎,全世界推薦評一位,它有一個評選機制,然后設一個創新獎和創業獎。
今年年度學生獎授給了葡萄牙跟另外兩個學校,三校聯培的一個學生,非常優秀,他優秀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社會責任感。他不是學術優秀,做了很多很多事情。
今年的國際創新獎,他授給了德國一個大學,跟同濟大學合作很密切的一個高科技知識產權創新,一個MBA學生。
今年的創業獎授給了新西蘭的一個學校,就是學生創業。
我們中國去年還沒有申報太多,今年已經有好幾個學校申報這個獎項。
接下去就是網絡這部分,校友,AMBA搞了一個全球大使,每一個成員學校選派一位優秀學生作為MBA的全球大使參加這個活動,然后搞了一個全球領導力計劃。這些全球大使一共現在理論上說應該有190多所,那么去年搞了一個大概是50多個學校派了代表。
最后就是雇主關系,職業協會,求職網絡。大概這么一個思路。
現在研究上看的話,MBA的畢業生怎么樣的素質是招聘經理更加看重的,我們這邊有一個聯合研究,就是AMBA跟一些咨詢公司聯合研究,發現八項特征是現在招聘經理追求的。就是性格上的激情,他能夠展示對成長有貢獻,對個人成長,企業成長,他的誠信度,倫理、專業背景,這個專業背景主要指的是經歷,然后這種適應能力,再有一些專業機構或者網絡的工作經歷,本行業大概需要四到五年被認為是首選,最具潛力的MBA畢業生。
那么雇主看什么呢,這個比較復雜了。你看這里面最主要的是適應能力,他說你有多個崗位的經歷,你有多類人打交道的能力,你能在市場變化當中能夠適應,能夠進行組織變革,激勵他人。前面這幾個你看下來其實都是一種適應能力,綜合素質適應能力是雇主現在非常看重的。這兩天廣州一個人手托小孩,做好事,現在多少個單位都說到我們這里來吧,到我們這里來吧,給了他工作機會。說明現在企業最需要的是這種品質上樂于助人的人。
這是一種預測,說八種要素對MBA學生的職業成功的預測率最高。就是戰略思維,學習和記憶力方面的領導力,定量分析能力,我們現在相對來說定量分析能力訓練相對弱一點,多項溝通技能,復雜決策的能力,還有創造力和創新,變革管理,最后一個自我監控和紀律性。這八個被認為是更具預測力的。那么這八個里面有三個被多項研究證明非常非常關鍵。
現在國際上做的一個,我自己覺得做得最帶勁的一個研究,它研究了金融危機以后非但沒有垮臺,而且成長更好的企業,發現這些企業里面有14家是30年來高成長。高成長在金融危機之前也是這樣,它的業績是同行平均數的十倍。對它的研究發現最希望要的,最重要的雇員的素質就是一個創造性、行動能力,第三個就是紀律性。紀律性是非常要緊的一部分。所以現在的研究說創新并不自然導致成功,創新是以紀律性,以行動能力來作為關鍵條件。
我最近一段時間經常鼓吹,我覺得MBA的教育要能夠把有創造潛力的人選進來,要能夠有實干精神的人選進來,然后有那種紀律監控意識的人選進來。我們培養方案也是這樣。
那么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看一下學生的成長策略?,F在安保認證它強調綜合的能力標準,我們入口的標準要更加綜合,更加注重價值觀,創造性這部分,然后我們MBA項目設計的更加發展導向,在這里面有強有力的咨詢支持功能。
我早幾年到MIT的斯隆管理學院以后,去了以后讓我大吃一驚,這個斯隆管理學院做學生咨詢和職業指導的有多少位老師?全職15位老師。就是說學生的選課咨詢,職業咨詢,各種支持15位。這個發展導向它是要能力配置,然后就是增值潛力,最后一定要服務產業。
我最近到北京跟國務院學位辦的領導討論MBA認證的事情,他們想做這方面的事。說我們中國MBA下一階段兩項事情非常重要,第一項事情通過國際認證提升全球化、國際化的程度,這個我想原先也是這樣。但是另外一條,他們在考慮什么,讓我覺得很帶勁,要跟產業嵌入。三年以后你要同時拿到職業證書才能來拿MBA證書,本來這個學位是職業學位。比如旅游專業的就要拿旅游什么證書;你做人力資源的,人力資源司的證書,然后來跟這個配套?,F在正在醞釀這種類型。意思是說需要嵌入產業跟職業的緊密度。通用MBA絕對是沒有前途的。為什么呢?它的職業嵌入性很差,基本上跟產業人才不再掛鉤。
國際上管理教育里頭叫做PRME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是強調倫理,強調責任感。這是在AMBA認證里面非常強調的。比如說看你的培養方案里頭有沒有倫理教育的元素,可持續理念的課程有沒有進去,你的風險管理、公司治理知識怎么樣,環保、社會責任,四個方面。然后強調軟技能,最要緊的是四個部分,第一個是領導力,第二個溝通,第三個談判,第四個團隊。這四個被作為我們講的軟技能里頭最要緊的。我們現在面試的時候需要讓這方面更有潛力的人進來。進來以后我們強調MBA課程需要設置相關的核心課程,要作為核心課程或者必修課。它不是選修,鼓勵軟技能訓練和職業生涯服務相結合。就是你跟他的生涯要去結合,否則這個軟技能聽上去像生活技能,其實不是,是他的生涯發展技能,領導力、溝通能力、談判能力、團隊能力。
最后就是強調特色構建,強調特色構建的話我們可能需要一些有領域專長的學生進這個課程,就是說跟我們這個學校想要強調的特色相結合。比如說利用本校優勢的,跟技術學科結合,或者是跟其他一些專業學科結合,然后跟特定產業某種意義上有相應的聚焦,比如跟物流業,我們有的學校所處的地方基本上是物流的樞紐中心,這方面的人才顯然非常重要。最后就是領域特長塑造非常明確,這個要求很好的生源來保證。
最后是認證后的支持服務和持續改進作為一個整體的策略。我主要提的是網上的知識更新,網絡上更新知識專門的模塊。不是說學生上了課看看自己要學什么,不是這個,是專門開辟一個欄目,這個欄目就是專門做知識更新,你畢業以后看這個欄目就行了。
還有多樣生源。再有就是伙伴的組合、互補。AMBA組織從今年年初開始出臺了一個跟歐美國家結伴的種子基金,鼓勵我們中國學校跟歐美或者是拉美的學校結對,種子基金鼓勵這個?,F在已經有四所大學接受種子基金在做校際的結拜,做一些聯合的模塊,聯合的活動,形成自己新的優勢。
我們這里最主要的就是有一些區域年會,我們今年全球年會我剛才說了我們五位院長做了非常精彩的專場,今年秋天11月在澳大利亞有一個地區年會,地區年會重心是可持續理念怎么進MBA課程,它有一個主題。可持續理念很重要,那么在MBA的課程設置里頭、師資的配置里頭怎么能進去。國內下半年有幾個專場,師資隊伍的培養,案例這些。大概這樣一個情況。
我準備得不是很充分,我主要想說的是招生策略是一個全過程,它不是一個入口問題,它其實一直到了出口。我們今天這個論壇我覺得特別有意義,能夠在MBA項目里面更加強化學生元素,以學生為中心來重新思考我們MBA的辦學理念、策略、方案設計。不好意思,我今天正好是有一個課,在上課,布置完案例以后就慌里慌張到了這,沒有時間跟大家另外接觸,有興趣的可以給我發郵件聯系,或者其他方式都可以。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