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大片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在人线久久综合,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w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商學院 > 高端人物 >

    朱寧:商學院的股票你敢買嗎

      在前兩年一片投資熱、PE熱的時候,筆者有不少投資界的朋友曾認真地考慮過一種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資:商業教育。無論是從國際經驗,還是國內發展趨勢,這都看起來是一種不錯的投資。

      國外著名的商學院,譬如哈佛、耶魯、斯坦福,都在全球企業界享有很高的尊重。眾多全球500強企業的高管,引領時代的創業家,投資界的翹楚,甚至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的領導,很多都出自這些商學院的名門。

      這些商學院在過去一百多年積淀下的經驗、聲譽和社會資源,使得這少數幾家商學院,成為商家學子和精英心目中的圣地,同時也造就了這些商學院不同程度上的商業成功。海外有些商學院,年收入超過一億美元,而且還有忠誠的校友捐贈基金作為資金后盾。

      回顧國內市場,年收入超過億元的商學院也不在少數。如果當作商業機構來對待,不要說創業板,有些商學院就是沖擊主板上市,從財務角度也綽綽有余。正因為如此,在國內國外,都不乏提供職業和商業教育服務的企業和支持這些企業的投資者。有些教育服務企業,甚至通過IPO成為上市公司,完成了到資本市場的“驚險一躍”。

      在考慮了各種在商業教育領域投資的可能后,我的許多朋友一致認為,投資商學院是一樁特別好的好投資。朋友們聚在一起時,大家經常打趣我的一句話就是“什么時候我們投資,一起新建一個商學院”?

      從國內的角度看,商業教育的市場確實誘人。龐大的人口,蓬勃的產業,尊師重教的傳統,和逐漸成熟的企業家和企業家文化,都催生了社會在短期內迸發出對商業教育的巨大需求。

      同樣重要的是,商學院所提供的核心價值:商科教育及其相應的學位學歷,對于新一代企業家而言,無論是從知識結構,還是從對學歷學位的渴望和訴求,都提供了非常好的滿足。這一點,有過去十年國內MBA和EMBA項目規模的不斷擴大作為佐證。

      其次,和海外情況不同,國內的商學院的創立和運行都必須獲得有關政府部門的批準,因此屬于半壟斷性行業,從而避免了很多行業充分,乃至惡性市場競爭。這種政策背景的一個直接好處,就是國內有些商學院,雖然在項目質量和全球排名方面和國際一流商學院還有差距,但在收入方面卻是迅速和哈佛、耶魯等名校的商學院快速靠近。

      再者,經濟高速發展,商業環境不斷改善,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對于教育,特別是名牌教育的需求,有如其對其他奢侈品的需求一樣,會繼續高速發展。別的不說,單看國內EMBA教育學費上漲幅度大大快于通貨膨脹速度,就反映了商科教育在過去十年的成功和壯大。

      然而,最近及其有關于商學院的新聞,多多少少改變了我朋友們的看法。先是有某商學院傳出了同學之間因為對于藝術欣賞的品位不同,而升級為語言甚至肢體接觸。后來又有某著名大學的著名教授爆料關于該知名大學著名商學院旁邊的的某著名餐館的傳說。直到最近社會上長篇累牘地關注某著名企業家在某著名商學院的經歷,都讓對商學院,尤其是商學院投資感興趣的人們不禁意識到,是投資,就必定會有風險的。

      首先,經濟形勢和學員訴求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很多企業家在金融危機之后,已經逐漸意識到,過去傳統的以拼價格,拼銷售,拼關系的經營理念,在“新常態”下逐漸變得失靈,自己在不久之前才學習的管理知識,好像又有重新充電的需要。與此同時,新市場,新環境,新金融,導致了企業家對于商科教育的更新和創新也越來越關注。

      反觀國內很多商科學位項目的設立、案例的選取和師資的配備,和數年前相比,卻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時間一長,無論是項目,還是商學院就會逐漸失去生機和活力。作為應對,不同商學院選取不同策略和不同的節奏來調整自己定位。地處美國“鋼鐵帶”的幾所商學院,就因為沒能迅速調整其定位,在過去二三十年里逐漸喪失了其過去顯赫的“江湖地位”。

      另一方面,在美國也出現了以斯坦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為代表的新興大學。這些學校得益于新的管理理念和研究方向,最終得以和傳統常青藤大學分庭抗禮的成功經驗。在商學院方面,海外最近也出現了越來越多形式更靈活,重點更突出的MBA和EMBA項目,以期更好地適應經濟轉型的需要。許多海外商學院紛紛在開辦教學項目,其實也正反映了商學院在管理中所必須秉持的務實和進取精神。

      其次,教育領域,特別是商業教育領域的國際競爭的在日益加劇。二三十年前,高等商科教育還主要把握在北美商學院的手中。但隨著全球經濟活動和實力的變化,亞洲歐洲都誕生了國際一流的商學院。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北美商學院,例如哈佛大學,、杜克大學、紐約大學,也都越發強調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并且在大陸積極開拓市場。這對的企業家來說,無疑提供了不出國門就可以接受國際化教育的便利。與此同時,這對的商學院而言,不啻是一種兵臨城下的挑戰。

      最后,每家商學院都有其潛在的目標學員人群和與之俱來的學院文化。人群會逐漸演變,文化也會東風西漸,本不足以為奇。但不同文化,不同人群的可持續性卻是不可同日而語。就像二十年前國內紅遍大江南北的知名品牌,有多少到現在還為大家所認識?產品如此,服務又何嘗不是呢?遠的不說,想一想身邊的餐館和菜色,有多少曾風靡一時而現在已無人提起呢?

      商科教育,歸根到底還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教育。有關一個民族的精神和價值。它的長期性和可持續性,比起飲料、煙草、餐廳、摩托車恐怕更需要社會和投資者更多的關注吧?經過了許多事、許多研究和許多討論,朋友們再聚在一起時,我現在打趣朋友們的一句話變成了“有商學院的股票轉讓,你敢買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