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長江商學院取經濟崛起之勢,明管理教育之道,優商學院競合之術。 在教育部及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在李嘉誠基金會的大力資助下,長江人共同努力奮斗,不斷探索管理教育創新,憑借差異化戰略和一系列具有原創性和顛覆性的“大風流”創新,成功地打造了一個源自的、在全球管理教育界與商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高端管理教育品牌。一路走來,長江人心懷感恩,亦由衷自豪。
新一個十年已然展開,未來的長江,將繼續為企業打造一個全球學習與全球資源整合的平臺,為商業社會培養更多兼具全球競爭力和人文關愛精神的優秀企業家,同時,也為實現全球的包容性與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知識與洞見。
新旅程開啟之際,項兵院長激情繪就了新十年的宏偉路線圖,他寄語所有長江人,矢志于的復興和全球和諧進步,繼續引領全球的大風流管理教育創新,造就世界管理教育界的谷歌和臉譜(FACEBOOK)。
基本面與建設性創新
未來十年,長江商學院攀登的新高峰在何處?
項兵:“十年磨一劍”,今天的長江已經在整合全球最優質的管理教育資源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為企業家打造了獨一無二的全球學習平臺。未來十年,長江會更加全球化,向倫敦、紐約、新加坡、東京甚至南美擴展;涉獵范圍更廣,整合哈佛大學肯迪尼學院、法國行政學院等教育的資源,由商業管理延展至社會管理;在東亞“10+3”、金磚國家的相關研究領域,確立起長江學術平臺的全球權威性;聚集更多全職的世界級教授,產生一批原創性的學術成果。長江將無可置疑地躋身全球最具影響力商學院的行列。
長江的崛起,依托的將是“建設性創新”,而非毀滅性的創新、摧毀性的創新。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偉大的教育機構都有其局限性,長江可與全球頂級學術機構結成互利互惠的合作同盟,比如,哈佛、斯坦福研究美國的現代制度下的企業(例如IBM與GE)或許更為深刻,更理解發達國家的市場,長江則熟悉民營與國有企業在“金磚國家”等東亞及新興經濟體的競爭與合作,彼此優勢互補,相互協作,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全球企業。
長江得以整合全球的最為優質的管理教育資源主要得益于的復興和長江自已的強大基本面。長江憑借其國內唯一的“教授治校”的體制,學術研究為重點的辦學理念,以及李嘉誠基金會的財務支持,聚集了33位全職的、16位長期訪問的世界級教授隊伍,這是國內唯一、在新興市場之中也是少有的。長江的全職教授在過去五年內在全球24個頂級學術雜志人均發表論文數量為全球第六。長江的全職教授在辭去世界級商學院的教職后回到可以繼續產生世界級的學術成果,這在所有新興市場中也可能是獨一無二的。這支世界級的教授隊伍,潛心研究商務以及的復興對世界的影響,在這些方面的管理新知上也實現了全球引領的地位。加上長江十年來實踐的聚焦企業領軍人物的“金字塔頂層”策略,也使長江擁有了影響力巨大的校友隊伍。在自己強大的基本面上,長江通過聯合、聯盟、整合,為打造新一代的“以全球應對全球”商學院打下了良好基礎, 這也是長江沖刺下一個十年的一個戰略基石。
您素來強調“取勢”,未來十年,長江最大的機會是什么?
項兵:最重要的“取勢”,即東亞(包括中日韓和東盟)與“金磚國家”(含南非)全球話語權的提升。兩大區域有望貢獻世界未來十年至少50%的經濟增長,其交叉點恰在,全球頂級企業的下一代接班人必須對這兩個市場有著深入地了解與很好的人脈關系。而長江世界級的全職教授隊伍,對這兩個地區的研究也是全球引領的,再加上長江最具影響力的校友,長江已經具備了可以搶占這個未來重要制高點的實力。再給長江十年時間,我堅信相當多的世界頂級跨國公司下一代領導者會出自長江,因為只有透徹理解東亞和金磚國家并在這兩個地區有強大的人脈關系,他們才能勝任未來全球性公司的領導地位。
此外,科學技術的發展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管理與科技之間如何良性互動?財富分配日益不均,如何構建“新一代的政企關系”,實現包容性和可持續性增長?未來十年,長江有責任為兩大全球性議題貢獻智慧。
長江商學院以學術立校,未來十年,如何持續提升學術影響力?
項兵:過往十年,長江的研究以兩大主題為核心:(1)國企、民企、跨國企業如何在進行有效競爭與合作;(2)乃至整個新興市場的崛起對世界各行各業的影響。過去5年,全球24本管理相關的頂級學術雜志上,長江全職教授人均發表的論文數量名列全球第6,全亞洲第一,已奠定長江世界級的學術地位及影響力。
未來,長江商學院的學術研究執行差異化戰略,加強其他金磚國家與東亞的研究。如果學術方向和MIT、斯坦福完全一致,長江是不可能實現超越這些名校的。在尊重學術自由、學術獨立的前提下,希望教授們在其研究領域支持學院發展戰略。例如,曾任韓國總統首席經濟顧問的趙東成教授、日本精益制造的權威遠藤功教授已加盟長江,2011年東盟培訓項目啟動,同時長江已計劃招聘若干印度裔教授,進一步確立“東亞與新興市場管理知識創新先鋒”的地位。
部分課題可由長江商學院案例中心和幾大研究中心獨立完成,同時,長江的學術研究將面向全世界開放,組建全球性的學術交流網絡,進行合作研究,比如,以城市規劃相關研究為例,可與美國肯尼迪學院、法國國家行政學院合作,探討具有全球價值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開啟新一個十年之際,長江商學院是否將肩負新的使命?
項兵:如何實現包容性、可持續的增長,將是長江商學院致力求索的新議題。
總結歷史,主要的王朝,基本上300年為一個循環周期,由治世到亂世的轉化,一個重要誘因即財富和權力慢慢漸行漸近,相互借力,形成了穩定的利益共同體與階層固化。具體到當代,由于制度架構欠完善,“權錢交易”的制度空隙是現實存在的,收入及財富分配不均比較嚴重,群體間存在對立情緒。而西方主流世界由于貧富懸殊,一樣動蕩不止,比如,美國基尼系數高達0.45,2011年6月,在華盛頓的一次演講中,我預言美國可能出現局部騷亂,現場沒有人相信,果不其然,一個月以后倫敦街頭暴亂,兩個月后“占領華爾街”運動開啟。
那么,如何避免社會失序,實現和諧共處?我認為一個這些問題解決的一個先決條件是擁有財富、權力的精英群體必須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比如,長江的學員屬于改革開放最大的受益者群體之一,應當超越自己與“小我”的視野去考量財富的分配與使用。
長江商學院一直弘揚企業與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引導財富的合理使用,鼓勵長江人參與到社區服務、慈善公益等活動,致力于推動不同社群間的和諧交流與對話來打破階層固化;其次,包容性、可持續的增長,也會牽涉一系列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長江將會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源進行研究,比如,長江正在與肯尼迪學院商討合作,探討社會創新與企業創新融合創新之道。
長江如何引領學員共同形成責任意識?
項兵:其實,長江創歷史之先河,將人文教育引入商學院課程,有著深刻的考慮:企業家階層在物質財富方面已然非常成功,精神生活應當更豐富,培植其人文精神,有助于提升企業家對社區、對社會的責任感。同時,領導全球性的管理團隊,進行有效的跨文化溝通,若沒有深厚的人文底蘊也使很難實現的。
長江將持續弘揚人文精神,重點集中在歷史、哲學、宗教三大領域,準備五年時間,課程設計更加精細化。長江的人文視野將不止是的,一定是面向全球的,比如,宗教的社會影響極大,我們從伊斯蘭教、基督教到印度教、佛教,盡量全面涵蓋。學員未必信奉宗教,可一定了解其基本教義與原則。長江將繼續邀請世界一流的學術大師進行授課,除了本土的頂級學者,我們網絡的范圍將擴展至海外頂尖的漢學家、研究自身人類文明的世界一流學者。長江培養的商業領袖,一定是富有社會責任感與人文關懷的。
擔當新使命的長江商學院準備如何弘揚自己的思想主張?
項兵:未來十年,長江將會更加重視“道”的貢獻,致力于弘揚先哲優秀的哲學思想。長江商學院位于倫敦、紐約的海外辦事處已經啟動,未來將真正開啟東西方雙向交流的大門,東西方在管理思想與實踐領域相互學習,實現互動、互惠和互贏,證明源自東方的智慧完全可與西方文明進行平等對話,并成為全球新的普世價值的一部分。
全球實現包容性、可持續的增長,如今迫切需要新的文化給養。自然環境惡化,先哲“天人合一”的思想將有助重新界定人和自然的關系,同時社會領域面臨著“集體短視行為”的挑戰,民主制度下“三年一選,五年一換”的局限性一目了然,精英的責任意識與長期視角一樣需要復蘇。我們期望,長江商學院積極倡導管理教育全球資源整合的同時,借助自身的教育平臺,可以將東方的優秀思想推廣到世界,藉此為企業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乃至世界文明與中華文明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長江商學院十周年慶典以“明日挑戰,你我共擔”為主題,強調了長江商學院的責任與擔當,您希望傳達怎樣的信息?
項兵:長江十年取得的進步與影響力,我們有理由自豪,但是,世界和的挑戰如此之多,路還很長,現在絕對不能自滿,所有“視點”都應該面向未來,深刻自省、重新充電以準備新的沖刺。
長江商學院創建之初,即致力于全球思維的弘揚,為商業史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如果仍然以的視野討論的問題,我們很難得到全世界同行的尊重和敬意,只有在全球視野下考慮人類的共同挑戰,企業才能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所有“長江人”任重道遠。
每一個長江人都有自身特殊的志趣、才華與能力,在長江,永遠沒有所謂最優秀的校友,每個人都有助于解決社會某一方面的問題。長江人共同所有的,就是永遠向前看,以寬廣的視野,思考自己能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卓見與智識。慶典的關鍵詞就是長江未來十年的主旋律,鞭策長江人勿要往后看,勿要生發出自滿、自傲的情緒。
您對長江人未來十年的寄語是什么?
項兵:所有的長江人都要感激這個時代:政府提供了寬松的辦學空間,李嘉誠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又借力崛起之勢,長江商學院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所有長江人需要“如履薄冰”,心懷感激,不能愧對時代給予的機會,不能愧對各級政府與李先生對我們的期待,不能愧對于長江這個平臺。
長江商學院事業最重要的核心,首先服務于的復興與崛起;其次,引領全球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重新思考、理解商業與管理,以新的視野、高度、世界觀和思維方式來探討包容性與可持續性增長。如能做到這些,長江商學院可以成為全球管理教育創新的引領者。在此過程中,長江所矢志不渝的,一定是充滿激情、陽光積極的“建設性創新”,通過加強全球商界與商界、商界與社會的對接,消除誤解,化解沖突,為、為全世界的和諧貢獻正能量。
或許,宏大的使命并非一代人能夠完成,但是,長江理想主義的薪火應該代代相承。我堅信,終有一天,所有光榮與夢想都會到達,長江商學院可與西方的哈佛、斯坦福并駕齊驅,成為一家世所公認的偉大的教育機構。未來十年,只有心懷更偉大的夢想,長江才會有更大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