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雖然已經結束,但考生和家長仍然難以松懈,因為擺在他們面前的是高考后的另一道“關卡”——填報志愿。今年我國在高考填報志愿的政策方面有哪些變化?考生和家長應該如何選擇學校和專業?在報考過程中有哪些技巧?一起來聽一下專家的分析。在2013高考平行志愿填報說明會上,哈工程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高考志愿填報專家魏潾教授從志愿填報之前的準備,志愿填報的原則和要素,專業選擇應注意的問題,學校與專業哪個優先,學校與專業對學生未來發展的作用,志愿填報策略與技巧等多方面進行了詳盡地指導。
通過招生網站了解報考院校
魏潾認為考生在填報志愿之前要先了解自身情況,包括性格類型、特點、優勢,考生要重視自己的職業傾向。在選報志愿時,應該從自身的專業興趣和性格、氣質類型出發,從個人特征與職業特點的最佳匹配來選擇相關專業和院校。考生還需要搜集和研究預擬報考院校的相關信息,包括相關政策、規定;學校招生人數和招生專業,近幾年的實際錄取人數、錄取最低分、辦學實力、學風、畢業生就業及學費等情況;考生需要掌握擬報考學校的錄取規則,專業性質、特色、體檢標準以及其他特殊的限制性條件;以及學科水平,碩士點、博士點情況。
我省今年試行平行志愿,專業級差特別關鍵,對考生能否順利錄取起很大作用。考生和家長了解這些信息的途徑有很多,可以直接訪問大學的招生網站或電話咨詢學校招生辦,參加市和中學舉辦的高考咨詢會也十分必要。魏潾強調:考生和家長必須通過高校的招生辦,弄懂5個重要問題,包括“我考了……分,可不可以報你校?”,“這個專業原來叫什么名稱?學什么課?畢業干什么?”,“該專業是否屬于重點學科?有無博士點?幾名博導?”,“去年畢業生一次就業率是多少?都在什么單位就業?”,“本專業今年的考研率是多少?考外校的有多少?”,這些都是考生最需關心的問題。
關注學校就業和考研情況
魏潾認為,考生填報志愿時要關注院校的核心要素,就是就業和考研情況。據悉,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已經達到23%,在校大學生2300多萬人,而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畢業生中還有86萬人沒有就業。所以報考時關心將來的就業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那些招生熱但就業冷的專業要小心填報。
報考時要選擇前景好的行業,多年前計算機和外語是人們眼中專業化較強的專業,但是現在已經非常普遍,不能作為專業性強的專業來學習了;還要考慮行業的發展前景,是朝陽行業還是夕陽行業,從而提高事業成功的概率;要綜合將來的工作狀態、個人發展、收入待遇、工作穩定性、入門難度等5個方面考慮將來的職業生涯;在個人發展問題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公務員和自由職業者的人才成長路徑是不同的,國企、公務員等員工的發展是縱向的,從低層到高層,而在民企私企中用人卻是橫向的,私企大多面向社會招聘中層崗位人員,從國企招聘管理層人員,考生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