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歷時四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落下帷幕,其通過的《公報(草案)》也引起了廣大學者的關注。對于考研學子來講,這也是尤其需要關注的時政熱點之一,綜觀歷年真題,無論是形勢與政策的選擇題,還是各科的材料分析題,無一不是選取當年最熱門的時政來命題,那么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有哪些命題的熱點,我們來詳細解讀。
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時隔35年后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對改革的問題作出了重要部署。“全面深化”這是新一屆三中全會對改革提出的要求,而如何做到“全面深化”則作了具體的要求。從考研的角度來看,在毛中特學科中,關于改革的意義則是我們需要關注的熱點。2013年1月5日,習近平同志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在論述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時,明確提出:“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兩個不能否定”是對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的最精確的判定,由此,在新的時期,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成為了考查的重點。
在公報中,關于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作了具體的部署,從五位一體建設到黨的建設,因此,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在毛中特第八、九、十、十一、十五章中關于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建設文化強國、創新社會管理、城鄉一體化、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七個方面都有考查的角度。公報提出的新的觀點還包括確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從史綱的學科角度來看,十一屆三中全會無疑會成為命題的熱點,而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取得的成就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綜觀公報全文,盡管沒有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具體的措施,但是指出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標任務,這也會指引我國的改革在攻堅階段保持正確的方向和理論指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
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時間表: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路徑、原則和要求:“最重要的是,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確保改革正確方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總結國內成功做法,借鑒國外有益經驗,勇于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政府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
改革重點: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設立兩大機構: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
改革要點:
1、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2、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
3、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4、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立法、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
5、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6、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放寬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
7、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發展基層民主。
8、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9、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廉潔政治,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10、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11、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12、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
13、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14、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化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
15、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