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人研究了多年都沒有把我國的文化研究透。我國的成語應用廣泛,生活中很多人由于對一些成語的不了解,所以經常會出現用錯的情況。而語文是GCT考試中的重點科目,語文考試中多多少少會涉及一些成語,考生如果不能正確理解這些成語,就會錯用。下面就是對于GCT語文考試中常常出錯的成語的介紹,希望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1. 哀鴻遍野:比喻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到處都是。哀鴻,哀鳴的大雁,比喻悲哀呼號的災民。
2. 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現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閑。
3. 安土重還:安于本鄉本土,不愿輕易遷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饑餓的悲慘遭情景。嗷嗷,哀號聲;哺,喂食。
5. 篳(bì)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形容創作的艱苦。
6. 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進。
7. 白駒過隙: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就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飛快地越過一樣。白駒,駿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驚慌。
9. 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于事。
10. 別無長(cháng)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儉樸。
11. 不足掛齒:不值得一提。謙虛說法。
12. 不足為訓:不值得很為效法的準則。訓,準則。
13. 不可理喻:沒法跟他講道理。形容蠻橫或固執。比喻,使明白。
14. 不脛而走:比喻消息傳得很快。脛,小腿。
15. 不負眾望:不能使群眾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為(wéi)已甚:指對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已甚,過分。
17. 不即不離:不接近也不疏遠。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對待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沒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
GCT考生經常會在哪些成語上出錯呢?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于這個問題也應該了解了吧。雖然語文考試的難度不是很大,但是考生也不能忽視這個科目的重要性,進行針對性的復習還是十分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