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考試都是萬變不離其宗,考生在備考的時候一定要從基礎知識進行備考。GCT考試的主要考試科目有四種,即英語、語文、數學、邏輯、綜合。而語文是容易被考生忽視的一個考試科目,但是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考試科目。語文考生所涉及的范圍是很廣的,很可能會涉及到經濟學的一些知識。下面就是對于GCT考生應該了解的經濟常識的介紹,希望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一)經濟學一般概念和熱點經濟問題
經濟學產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經濟學的一般基礎概念主要有:選擇、機會成本、需求、供給、均衡等。
1928年馮·諾意曼證明了博弈論的基本原理,從而宣告了博弈論的正式誕生。
博弈論的基本概念包括:局中人、行動、信息、戰略、支付(效用)、結果和均衡。
所謂納什均衡,就是所有參與游戲的人的最優戰略組合。即給定一方的戰略選擇之后,沒有任何參與游戲的個人有積極性選擇其他戰略,從而沒有任何人有積極性打破這種平衡。即“僵局”。
博弈模型多種多樣,比較典型的有:囚犯困境、智豬博弈、斗雞博弈等。
(二)微觀經濟學
均衡和彈性
均衡是指供給量與需求量相等的點。價格是調節經濟的“看不見的手“。
需求價格彈性、交叉需求彈性、供給彈性、消費者剩余。
消費者行為理論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報酬遞減規律
廠商均衡理論
根據上述標準,我們可以把市場結構分為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市場和完全壟斷市場四種類型。
分配理論
一般來說,可以把生產要素分為自然資源、資本品和勞動三類。
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工資、利率、地租、利潤理論
經濟學家用迂迥生產理論來解釋利息。
利潤理論:一般把利潤分為正常利潤與超額利潤。
創新:是指企業家對生產要素實行新的組合。
風險:是從事某項事業時失敗的可能性。
過程公平論與結果公平論。
在收入分配中,政府也運用稅收來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手段是征收個人所得稅,此外還有征收遺產稅、財產稅、贈予稅等。
個人所得稅、累進所得稅制。
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
市場失靈:指在有些情況下僅僅依靠價格調節并不能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市場失靈產生于公共物品、外部性與壟斷。
公共物品、外部性、市場失靈。
政府應該設法提供公共物品,如國防、基礎教育、市政建設、保護環境、社會保障等。征稅是政府為提供這些公共物品獲得資金的主要途徑。消除造成市場失靈的壟斷。
市場存在失靈,糾正市場失靈的政府干預也引起失靈。在現實中,能由市場解決的盡量由市場解決,市場解決不了的,只有求助于政府,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盡量減少政府的失靈而已。
(三)宏觀經濟學
GDP,即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NP,即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NI,即國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國民收入(價值形態)= 社會總產值-已消耗生產資料價值;
國民收入(實物形態)= 社會總產品-已消耗生產資料
自然失業:自然失業與自然失業率;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
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20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格林斯潘與美國貨幣政策、國際匯率制度的演變
(四)經濟思想史
主要流派:重商主義、重農學派、經濟自由主義、凱恩斯主義、新古典綜合學派、供給學派、貨幣學派、制度經濟學派。
歷史上主要經濟學家有:威廉·配第、魁奈、亞當·斯密、馬爾薩斯、薩伊、李嘉圖、西斯蒙第、馬歇爾、凱恩斯、熊彼特、漢森、加爾布雷思、弗里德曼、薩繆爾森、布坎南、舒爾茨、斯蒂格利茨、蒙代爾。
近幾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大師很多,諸如納什、還薩尼、澤爾滕、諾斯、恩格爾、格蘭杰、弗農-史密斯、莫里斯、盧卡斯等。
中國國內比較著名的經濟學家主要有:馬寅初、陳岱孫、郭大力、孫冶方、于光遠、吳敬璉、厲以寧等。
(五)近期經濟社會熱點問題
美國的次貸危機(subprime lending crisis)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蕩引起的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席卷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宏觀調控手段很多,主要包括:貨幣政策、信貸政策;存款準備金;利率;匯率;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
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即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其他國際投資手段還有CDR(China Depositary Receipt,中國預托證券)和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境外合格投資機構。
衡量社會收人分配狀態的標準:基尼系數
基尼系數總是大于0而小于1.基尼系數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數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按國際上通用的標準,基尼系數小于0.2表示絕對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基本合理,0.4為臨界點,0.4-0.5表示差距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即存在兩極分化。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貨膨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
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是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
恩格爾系數是根據恩格爾定律得出的比例數,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個指標。
其計算公式如下:恩格爾系數=食物支出金額/總支出金額。
恩格爾系數一般隨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于30%為最富裕。
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于經濟基礎知識也應該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忌枰洃浀膬热菔呛芏嗟模钥忌欢ㄒ朕k法提高自己的記憶能力,讓自己在考試中脫穎而出。如果你有更多的問題,可以在線咨詢在職研究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