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考研英語一完形填空,題目真題來源于英國雜志“Economist”——經(jīng)濟學人中一篇名為“Psychology: A question of judgment 的文章(2012年6月16日) ,一如2012年完型來源于紐約時報,從此考生可以看到閱讀外刊對于考研有多么重要!
首 先,我想恭喜各位,今年讓我們特別開心的事情是,雖然采用了一題多卷,從目前的統(tǒng)計情況看,各套卷子ABCD4個答案的分布已然基本各占5個,A也是5 個,B也是5個,C也是5個,D也是5個,基本上沒有做很大的改動。也就是說,所以這一點跟我們平時上課講的東西是一樣的:正確答案分布abcd基本是 5555的分布,而且相鄰兩個答案相同的概率只有7.89%,換句話說,相鄰兩個不相同的概率有92.11%。靠蒙猜法解題的同學們應該會很開心的吧?
當然,既然是考后總結,就不能光談一些左手答案,右手真題歸納出來的技巧,有實力,才能有成功演繹,所以,下面給大家講一點真東西:
就本次考試的內容而言,這篇文章相比于2012年完型填空談及道德,政治與法律之間關系,對于中國學生,似乎依然陌生與難以理解,這次談及了在心理學范疇,人們在作出判斷與考慮背景之間的關系,文章出現(xiàn)了很多熟詞僻意,對于之前準備不足的同學,應答起來比較困難。
就考點而言,20個題目中,考點分布為:句義分析(2、7、10),上下文關聯(lián)(4、15),重中之重依然是海天平時課上強調的動詞辨析(1、8、12、13、14、16、19)。
考研完型做題依然要把握關鍵就是”中心為王”,在把握中心的基礎在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和邏輯關系,運用常規(guī)方法去解題。
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這點,我們的主要解題方法有三種
第 一,利用上下文線索解題,第一題,我們首先看到的是文章完整的第一句People are, on the whole, poor at considering background information when making individual decisions. 人們通常不善于在做出個人決定是考慮到背景因素。在第一段的第三句句首出現(xiàn)but轉折,說明與上下文語義相反呈現(xiàn)主管。而在第一段模具出現(xiàn)的數(shù)字提示我們 這句話是作為客觀的例子出現(xiàn)的,所以選For example項。
第二,利用邏輯關系,比如第14,15題,
This scale _14_ numerous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scores were _15_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n applicant’s score on the GMAT.
14 A. put B. got C. took D. gave
15 A. instead B. then C. ever D. rather
很明顯在這句話中需要一個副詞,體現(xiàn)遞進關系,所以選擇B.then。其實其他三個選項很容易排除。
還有14題考察了考研完型非常重要的一個詞組,take sth into consideration,這些都是海天課上一而再,再而三強調的詞組!
第 三,利用詞義重現(xiàn)原則,比如第13題, 選動詞,結合句子scale of one to five從一到五的范圍,不難推斷出是一個表示分類含義的動詞assigned分配,matched搭配和arranged安排立刻排除,輕松得到選項 rated分類,因為只有他能表示數(shù)字的分類級別。
整體而言,只要上課認真聽過講的同學,面對今年的完形,還是可以做到心中有數(shù),下筆不慌的。
最后,附上完形填空完整譯文:
當 人們自己做決定時,并不擅長考慮背景信息。乍看之下這是優(yōu)勢,即能夠做出不受外界因素影響的不帶偏見的決定。但世界是有條條框框的,我們置身的世界由專家 掌控,兩名研究人員懷疑這恰恰是個弱點。他們推測,不考慮大局會導致決策者被日常接觸的信息影響而帶有偏見。例如,他們提出理論,認為法官不敢在罪犯面前 表現(xiàn)得太軟弱,很可能在已經(jīng)宣判五六名其他被告的那天,將某人送入監(jiān)獄結果卻是緩刑。
他們把注意力轉向大學錄取過程以便一探究竟。面試官每年需面試上百名申請者,平均每天四人半,會錄取其中的40%。理論上講,錄取成功不應取決于同一天隨機選到的其他幾名申請者,西蒙遜博士和吉諾博士認為另有他因。
他研究了31名面試官面試的9323 MBA的結果。面試官在1-5等級量表上為申請者打分。測量涉及到很多因素,比如社交技能、主動程度、團隊合作能力和個人成就感。量表得分會與GMAT(管理學研究生入學考試,滿分為800分)成績共同決定以為申請者通過與否。
西蒙遜博士和吉諾博士發(fā)現(xiàn)他們的預測是正確的。如果當日申請人中一位的分數(shù)比前一名高出0.75分或更多,那么他后面的人平均會少0.075分。也許看起來少的分數(shù)不多,但如果一名申請者要消除這一微小分數(shù)的影響,GMAT就要多考出本來不需要多的30分。
附圖:歷年完形填空ABCD答案分布
Section IIReading Comprehension
Part A
Text 1
21.【答案】B (insensitivity to fashion)
【解析】因果細節(jié)題。
根 據(jù)題干中關鍵詞,首先定位到首段。由文章第一句后半部分“…scolds her unattractive assistant for imagining that high fashion doesn’t affect her.”意思是:“……批評她沒有魅力的助理,因為助理認為高級時尚對她的生活影響不大”。可得知criticizes是對scolds的同義替換,B 項中的“insensitivity to fashion”是“imagining that high fashion doesn’t affect her.”的同義替換。所以B項為正確答案。
A項在文中并未提及,屬于無中生有;C項和原文意思相反;D項是對文章第一句的曲解。
22.【答案】D (shop for their garments more frequently)
【解析】事實細節(jié)題。
根 據(jù)題干關鍵詞,首先定位到第二段。由倒數(shù)第二句“these labels encourage style-conscious consumers to see clothes as disposable, ……, and to renew their wardrobe every few weeks.”意思是“這些商標促使有時尚意識的消費者將服裝看成是用完就可以丟棄的,……,并且?guī)字芫透滤麄兊囊聶弧?rdquo;D選項 “shop for their garments more frequently”的意思是“更加頻繁地購買服裝”,可得知“renew their wardrobe every few weeks”的同義替換。
A項、C項均和mass-market labels的意圖相反;B在文中均未提及,屬于無中生有。
23.【答案】A (accusation)
【解析】詞義句意題。
題 干中需要猜測詞義的單詞出現(xiàn)在第二段的第一句“……the feverish world described in Overdressed, Elizabeth Cline’s three-year indictment of ‘fast fashion’”。再結合選項可知,“indictment”是Elizabeth Cline對“快時尚”的一種態(tài)度。因此,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找到Elizabeth Cline對“快時尚”的態(tài)度。由第二段最后一句“By offering on-trend items at dirt-cheap prices, Cline argues, these brands have hijacked fashion cycles, shaking an industry long accustomed to a seasonal pace.”,意思是 “Cline說,通過以特別低的價格銷售潮流物品,這些品牌破壞了潮流周期,動搖了這個長久以來習慣于季節(jié)周期的產(chǎn)業(yè)”。由 “hijack” 和 “shaking” 可知,Cline對“快時尚”應該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所以選項A “accusation (控訴)” 是正確選項。
考生也可以根據(jù)詞根詞綴的方法猜測生生詞的意思。“dict”意思為“說”, 只有A選項accusation有“說”的意思。
24.【答案】D (pricing is vital to environmental-friendly purchasing)
【解析】段落推理推斷題。
根 據(jù)題干關鍵詞,可定位到最后一段。 解題關鍵在于“Vanity is a constant; people will only start shopping more sustainably when they can’t afford not to”,意思是“每個人都很虛榮,這很常見。但消費者付不起太多東西的時候,他們才會以更加可持續(xù)的方式去購物。”這句的關鍵詞是“afford” 和 “shop more sustainably”,對應于D項中的“pricing” 和“environmental-friendly purchasing”。
A項在文中未提及,屬于無中生有。B項說的是“忽視環(huán)境的可 持續(xù)發(fā)展”,與文中“several fast-fashion companies have made efforts to curb their impact on labor and the environment…” (一些時尚服飾公司已經(jīng)做出努力減少對勞動力和環(huán)境)意思相反,屬于和原文相反。C項文中未提及。
25.【答案】C (criticism of the fast-fashion industry)
【解析】主旨大意題。
此 題考查對全文主旨大意的準確歸納。從整個文章脈絡來看,文章的第一段拋磚引玉,用事例引入文章主題—“快時尚”,并指出它破壞了時尚周期,動搖了時尚產(chǎn)業(yè) 等。然后指出“快時尚”帶來的種種弊端:給自然資源造成壓力、使用大量有害的化學物質、浪費現(xiàn)象等。最后作者指出針對“快時尚”的不良影響,可以采取的解 決辦法。由此可知,文章主要是是批判“快時尚”帶來的弊端,C項最符合本文的主題,為正確答案。
A、B、D項都不是文章所論述的中心內容。
Text 2
26. 【答案】B (lower their operational costs)
【解析】事實細節(jié)題。
根 據(jù)題干,定位到首段。這段的大意是以前廣告經(jīng)費的一半都浪費掉了,現(xiàn)在在網(wǎng)絡時代,通過“behavioral ads”可以追蹤購買者的搜索習慣和評價,使得廣告更有針對性,從而降低預算成本,也就是“this fraction can be much reduced”。 A、B和C選項文中并未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