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學生坐在蔡甸二中,有的學生坐在育才高中,還有一個生病的學生坐在自己家里,他們可以同上一節課嗎?昨天,記者在武漢市育才高中體驗了一回“云端教室”的神奇。
教室像個錄播間
育才高中的“云端教室”由兩間組成,通過一大塊單透玻璃隔開,一邊是教室,一邊是觀察室。在教室里,老師用電子白板給學生講課,坐在下面的學生則一人一個平板電腦。觀察室里可以看清教室里的一舉一動,并對上課情況進行錄像,通過互聯網傳遞到異地的同步課堂上。通過教室內的白板、4個攝像頭、8個麥克風,老師走到教室里任何地方,坐在任何位置的同學回答問題,都能全程錄播。
上課不用紙和筆
“不能登島的情況下,怎樣測量釣魚島東西向長度?”昨天下午第一節課,數學老師余巋哲輕點電子白板,釣魚島地圖立體呈現,同時,題目也出現在51名同學面前的平板電腦上。
不需紙筆,同學們熟練地用手指在電腦觸屏上操作解題。“老師,我做完了。”黃英博同學第一個舉起手,余老師連接他的電腦,即時上傳的解題方案清晰地展現在教室前的白板上,請全班同學討論。
與此同時,因生病請假在家休息的小高同學,通過家校互通軟件,同步上完了這節課。只需一臺電腦、一個攝影頭、一個專用軟件,學生不僅能在家里看到課堂直播,還能與老師即時互動。
名師資源能共享
“教育均衡最難的是師資均衡。通過‘教育云’工程,一個學校的名師,一節好課上傳到網上,就成了全國師生共享的公共資源。”育才高中校長毛曉峰向記者解釋說:“如果課件資源足夠豐富,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網上找到自己想要的課件,就像把名師請到自己身邊一樣。這樣比現場聽課還方便,沒有理解的可以反復聽學,還可以找來不同老師的對同一專題的講解,非常方便學生課外自主學習。”
武漢試點“教育云”
作為全國試點城市,武漢已列出了“教育云”推進“時間表”,到2015年,武漢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建成并對外開放,武漢市中小學校和學生均可通過網絡接入該平臺。屆時,老師布置的作業將直接傳輸到學生電腦中,學生的作業也可在線提交,請老師即時批改,邊遠地區學校的學生也能輕松把“名師”請到身邊,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網上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