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2010年實施的137個農村自來水化工程,有51個村實行單村供水,50個村實行集中供水,36個村連接市區管網。實踐證明:多種模式的規劃設計,能夠有效地解決水源不足、水質不達標的問題。
3.3 廣泛宣傳發動、提高認識問題 廣泛宣傳發動、提高認識,是搞好農村自來水化的思想基礎。年初,該市委、政府專門召開了全市農村自來水化工作會議,進行了全面的動員和部署。各鎮(街道辦事處、經濟開發區)、有關村莊也召開了相應的動員會議,進行宣傳發動。武備鎮小河子村部分村民顧慮較多,村黨支部組織黨員和新任班子成員到本鎮敬莊供水站參觀供水設施和水質處理設施,使他們真正認識到自來水的水源和水質有保障,消除了顧慮,發揮了帶動作用。通過采取多種措施,解除了部分農民“怕收費高”、“怕水質污染無法飲用”和“怕有人建、無人管”等思想顧慮,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今年,已安裝的121個村莊自來水,入戶率達到了95%以上。
3.4 實施“五個統一”、嚴把工程質量問題 實施“五個統一”、嚴把工程質量,是搞好農村自來水化工程的核心工作。該市水利局牢固樹立了“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觀念,落實了嚴格的技術責任制,實行了“五個統一”,即統一施工隊伍,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器材供應,統一施工安裝,統一檢查驗收。同時嚴把兩關,一是工程質量關。派出了4個農村自來水化包鎮工作小組,堅守工程一線,嚴把工程質量關;同時與各包鎮工作小組簽訂了工作責任書。二是材料、設備質量關。對農村自來水化工程所選用材料、設備,先由市水利局統一組織招標選用廠家,后由各鎮(街道辦事處、經濟開發區)選用材料、設備,這樣既降低了價格,又保證了質量。
3.5 創新管理方式、建立長效機制問題 創新管理方式、建立長效機制,是農村自來水化發揮長遠效益的保障。該市為建立健全農村自來水管建、管用、管服務的長效機制,在各鎮(街道辦事處、經濟開發區)建立由市水利局管理,面向廣大群眾提供服務的鎮水務站。4月下旬在南墅、日莊、武備3鎮實施了建站試點,讓群眾看到了農村供水規范化建設的方向。鎮水務站通過對供水管理服務,還把黨的水利政策傳播給農民群眾,使水務工作能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為“三農”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3.6 建立檔案、設置標志問題 建立檔案、設置標志,是農村自來水化工程的供水安全保障。近幾年,不少地方忽視了對供水檔案的建立、供水工程保護標志的設置,給管理和維護工作造成了困難。因此,市水利局把這兩項工作納入農村自來水化的重要內容,①安排以供水水源為單位,建立各自供水檔案,與供水工程一并驗收。②在地表面設置地埋管的標志,對已建工程,按照工程施工圖或找當時參與施工的人員核對地埋管路的位置、走向,設置標志;
同時,應加大對供水工程依法保護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保護供水工程的自覺性,延長供水工程的使用壽命,使供水工程發揮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