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富有創意的“課前十分鐘”
創造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而創設“課前十分鐘”的舞臺,能為學生提供發掘潛能的即興創造活動,運用音樂素材再創音樂作品的空間,鼓勵探索和實踐,相互激勵和促進,增強合作與交往,關注全體與個體的全面發展;能深化教師對學生的個性評價與整體評價,有利于教學工作的不斷反思與大膽探索。富有創新的課前十分鐘就是在每次課程活動的前十分鐘,讓學生自選內容和形式到臺前來展現自我的綜合音樂能力。如為學過的歌曲配上表演、配上打擊樂,給聽賞過的樂曲編讀新的故事或配樂表演。也可以利用校本教材或生活中的素材來創作:如模仿一段潮劇中的“青衣袖水”動作,演示一首喜歡的流行歌曲,學唱一小段快板,模擬趙本山學老太太等。在“十分鐘”里,我們經常收獲驚人的喜悅,體驗學生發自肺腑的笑聲,感受孩子豐富的表現魅力。
二、建立及時多樣的評價記錄
我們強調評價的全程化,也一定要做好評價記錄的有心人。隨時拿起筆記錄每位學生的學習成長情況,才能使我們的評價更具科學性。
在實施形成性評價時注重各個領域的相互滲透,以發展的眼光評定效果。可以用“丫J /I”等不同檔次作記錄;實施終結性評價時,.應該參照整個評價過程的整體性和延續性,給予客觀合理的分值或級別,如“優、良、中”等。在當面評價時采用準確、形象的文字作定性評價;而書面記錄可采用量化評價。在各種評價記錄中一定要重視和體現出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意見,例如最受同學們喜歡和好評的節目或表演者用深色彩筆“.”作記錄。
借助新版的實驗教材封三的評價設置,其直觀、形象、新穎的特點很受小學生喜歡,可作為形成性評價的園地。如“音樂小花在開放”一專欄,分為技能展現、音樂感受及藝術創造等幾部分,為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創造條件、展示結果。學生可以同桌互評,也可以小組展評,特別進步的學生由老師給予評定記錄,學期結束時,每位學生都能審視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了解不足,相互交流激勵,營造和諧、團結的評價氛圍。
課程評價的方式方法還可以廣開思路,靈活多樣,不斷探索。我們在學習新課程的評價原則和內容中不斷成長,懂得評價應該關注和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應該在注重學習結果的同時更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讓所有的學生得到科學的評價,讓所有的學生在民主愉悅的評價中體驗成功,讓音樂評價同樣成為傳播音樂美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