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大片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在人线久久综合,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w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試題中心 > 一月考研歷年真題 >

    奧運經濟——倫敦復蘇新希望

      舉辦奧運會歷來對一個國家甚至是一個地區的經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MBA考生可以從中分析出一國的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第3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英國倫敦拉開帷幕。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歐債危機持續發酵,特別是英國經濟深陷衰退泥潭的逆境下,倫敦奧運的開幕,能否成為振興本國經濟、穩定英鎊地位、重塑其在歐洲乃至世界經濟版圖中領先地位的契機?奧運經濟又能否讓英國長久受益?

      奧運經濟: 主辦國的商業契機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化的深入,現代奧運會不僅是全球范圍內影響力較大,參與國家較多的體育盛會,也逐漸成為具備經濟潛力的金礦,對東道國經濟和消費的拉動作用日益明顯。

      在早期的奧運會中,由于缺乏系統的營銷模式,很多奧運會主辦國都是“賠本賺吆喝”,直到1984年的美國洛杉磯奧運會,美國商人尤伯羅斯用一套獨有的商業模式,首次讓奧運會扭虧為盈,隨后的幾屆奧運會大部分實現了盈利,漢城、亞特蘭大、悉尼、雅典和北京等主辦國較為成功地利用了舉辦奧運會的契機,較好地實現了奧運經濟的良性循環。

      據了解,通過奧運經濟受益大致分為3個階段:首先是申辦成功后至召開前的準備階段,主要體現在投資需求的增加,受益行業以建筑、地產、建材、信息科技和環保為主;在奧運會舉辦期間,奧運經濟便從前期的投資為主轉向消費為主,受益行業為旅游、商貿、交通、通訊、傳媒、賓館、餐飲等;而在奧運會舉辦后期,經濟效益則體現在體育場館的轉型,使其獲得持續發展空間。在通過奧運經濟獲益的這些國家中,最成功的當屬2000年舉辦悉尼奧運會的澳大利亞。

      據統計,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沒有留下任何債務,并取得了史無前例的突出收益。在直接經營方面,悉尼奧組委凈支出17.4億澳元,主收入24.3億澳元,匯集其他收入,共盈利7.65億澳元(約合35億元人民幣),創下迄今為止現代奧運會歷史上經濟獲益的最高紀錄,其運作流程各環節的經營成果均大幅超過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

      資料顯示,悉尼奧運會直接經濟影響規模為66.77億美元,間接經濟影響為113.51億美元,總體經濟影響達到180.3億美元,其中悉尼所在的新南威爾士州獲得了高達51億美元的經濟收益。或許正因為其美好、安全、喜慶,再加上收益頗豐,悉尼奧運會被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譽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奧運會”,同時也被輿論稱為“最賺錢的奧運會”。

      原悉尼奧組委CEO桑迪·豪威曾自豪地說:“提供奧運會舉辦知識成了我們的一個產業。”對比多數奧運會只有16天的輝煌,悉尼因強勁的前后奧運文化經濟,不僅讓澳大利亞躲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一劫,即使在經濟較低迷的時期,仍保持著高于多數歐洲國家的3.5%的經濟平均增長率。

      專家表示,悉尼奧運會可以說是最大程度上開發了奧運會這一文化符號的文化經濟價值,悉尼的奧運受惠周期早已超過“前7年后3年”的10年框架,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展望倫敦: 困境與機遇并存

      當倫敦在2005年7月獲得2012年奧運會的舉辦權時,沒有人預料到歐洲會在未來幾年內遭到金融風暴襲擊。而在當今經濟形勢不甚理想的背景下,關于倫敦奧運的“錢景”也變得喜憂參半。

      據外媒報道,美國經濟咨詢公司環球透視的首席英國和歐洲經濟學家霍華德·阿徹表示,倫敦奧運會將可能為英國第三季度經濟帶來有限的積極影響,且一旦奧運會結束,英國經濟所面臨的問題依然存在。該公司表示,英國第四季度經濟增長率有可能出現回落,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與2012年持平。

      由于目前經濟狀況并不樂觀,英國政府毫不留情地對奧運預算進行大幅削減。為確保倫敦奧運會的安全舉行,倫敦奧運會的安保預算曾經高達6億英鎊,但去年底,英國警務部部長赫伯特表示,安保預算將從6億英鎊下降到4.75億英鎊,削減幅度超過20%。另外,為了彌補日益擴大的財政赤字,英國政府宣布將削減28%的體育部門預算。

      英國體育部門的官員對此表示,由于所獲預算有限,因此他們無力向所有參賽的運動隊提供資金幫助,只能將有限的預算用于自行車、田徑、賽艇、游泳等有望奪牌的傳統強項。至于乒乓球、擊劍之類的冷門項目,則需要通過自行尋找贊助商來解決資金缺口。

      除了節流之外,倫敦奧組委還在積極尋找開源的可能性。比如,在英國通過銷售體育彩票所獲取的金額中,將增加5000萬英鎊用于倫敦奧運會的各項開支,從而緩解資金緊張的困境。英國的福利組織國家樂透也參與了奧運會的資金籌集,并撥出22億英鎊資金參與倫敦奧運會建設。

      盡管如此,仍有很多專家認為,此時舉辦的倫敦奧運會將為英國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英國勞埃德銀行集團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到2017年,倫敦奧運將為英國帶來165億英鎊的經濟收益,相當于創造6.22萬個就業機會。

      勞埃德銀行估算的經濟收益從倫敦申奧成功的2005年算起,直到2017年,這些經濟收益主要來自奧運場館建設和對旅游業的刺激。作為倫敦奧運的贊助商,勞埃德銀行集團表示,1/3的奧運經濟利益將在奧運結束后的5年內產生,屆時奧運場所均改為他用,由此進一步帶動旅游業。另外,該份研究報告稱,奧運還會帶來“幸福效應”,奧運將改善公共情緒并大大促進消費開支。

      勞埃德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帕特里克·弗利表示,規模空前的奧運建設項目帶來的經濟影響不但涉及倫敦,而且波及整個英國。根據研究顯示,2012倫敦奧運不僅在今年,更將在以后的幾年都會改善促進就業,提升旅游業、消費開支和生活水平。帕特里克·弗利認為,盡管英國經濟條件十分艱難,此時舉辦奧運正是最佳時機。

      積極趨勢: 英國經濟的強心針

      除了肯定奧運會為英國未來經濟走勢帶來的積極意義外,也有很多研究顯示,奧運會期間,英國經濟也將隨著這一體育盛事有所好轉。日前,英國《泰晤士報》報道,據環球透視預測,隨著游客蜂擁而至倫敦,商家、酒吧和旅館必將大賺一筆,奧運會將使該國今年第三季度的GDP暫時飆升0.3至0.4個百分點。

      專家預測,奧運會帶來的積極貢獻將體現在門票銷售、零售銷售增加、就業、旅游和消費者信心的提升。奧運會門票銷售可能為第三季度發展增加約0.1個百分點。零售業也將有所發展,主要是通過銷售電視機以及奧運紀念品和商品。就業增加,尤其是在倫敦,也將促進經濟發展。經濟還將受益于旅游人數增加和有限地臨時提升消費者信心。

      門票、轉播權、商業贊助、特許商品銷售都被認為是奧運會直接、重要的收入來源。英國在這些方面的表現尚可,比如門票,開幕式門票最高達2012英鎊,被認為是奧運史上最貴的門票,而田徑、游泳等熱門比賽項目也都一票難求,倫敦奧組委預計,門票收入有可能達到3.76億英鎊。

      商業贊助方面,奧運會的全球頂級贊助商增加至11個,有報道說,倫敦奧組委將會從各類贊助商這里獲得總額11億英鎊的收入。另外,奧運轉播權同樣是一筆可觀的收入,有望達到近20億英鎊。

      而美國投資銀行高盛公司的經濟學家則表示,本屆倫敦奧運會必將令英國隊和英國的國民經濟雙雙獲益。高盛公司英國高級經濟學家凱文·戴利進一步預測說,本屆倫敦奧運會,將從樹立良好的正面形象、奧運設施的出售以及地方重建中獲得較大的經濟收益,并將大大超過政府預期,他表示,政府原本預計85億英鎊的投資將產生130億英鎊的收益。“我認為,總的來說,政府的預期可能太低了。”戴利說。

      總體來說,現代奧運會越來越注重經濟效益,在展現本國發展成果的同時,也希望刺激本國經濟的發展。想要攻讀經濟管理方向的在職研究生可以多加關注這方面的知識點。奧運無疑是2012年的熱點話題,多角度的加以研究,為可能出現的考點做充足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