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我們堅信,有這么一天,的工業和農業會成為發達的國家。(此句賓語是由一個主謂短語充當的,但這個主謂短活的主干是“工業和農業成為國家”。主賓意義明顯不當、可將“國家”改為“行業”等)
例3:秋天的北京是美麗的季節。(這是因為語序不當而造成主賓意義不當的,應將“秋天的北京”改為“北京的秋天”)
(四)語序不當
不同的語序可能表達不同的意義。語序如果不當將會使表意不明等。語序不當主要有四種:詞序不當、主客體顛倒、句子成份順序不當、分句位置不當。
1、 詞序不當
例l:我們認真研究聽取了大家的意見。(詞語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輕重主次等語意。詞語的順序則必須符合這一客觀要求。此例中“研究聽取”顛倒了承接的先后關系。應改為“聽取研究”)
例2:學生、領導、老師都參加了開學典禮。
(應改為“領導、老師、學生”)
例3:試看山花爛漫開遍了原野。(應將“山花爛漫”改為“爛漫山花”才能與后面“開”配搭)
2 、主客體顛倒
例1:數學對于我不感興趣。
(此句中主體是“我”,客體是“數學”,應改為“我對于數學”)
例2: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對于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為“青年對奧斯特描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不陌生的”)
3、 句子成分順序不當
句子成份的順序不當可能造成不同的限制關系,引起表意的差異,有的雖不引起表意差異,但也不符合句子成分的排列規律。
例1:故宮博物院最近展出了兩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這“文物”究竟什么時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則為“兩千多年前”,實際上不是,這就因語序不當前導致了表意的錯誤,應將“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例2:廣大農村青年表現了無比的學科學學文化的積極性。
(“無比的”放在“表現了”后與放在“積極性”前沒有什么表意差異,但應放在“積極性”前才符合句子成份的排列規則。)
4、分句位置不當
例1:這個村很好執行了黨的富民政策。現在不但向國家交售了六萬斤公糧,而且還不吃國家救濟了。
(遞進關系不當,應改為“不但不吃國家救濟糧了,而且還向國家交售了六萬斤公糧”)
例2:對于自己的路,他們在探索著,他們在判斷著,他們在尋找著,他們在思考著。(應改為“對于自己的路,他們在思考著,他們在判斷著,他們在探索著,他們在尋找著”)
(五)結構混亂
表達時因既想用這種句式,又想用那種句式,結果造成將兩種句式放在一起說,半截轉向的現象,即結構雜糅。
例1:作為一個共產黨員、黨的領導干部,辦事、想問題,都要從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后半截是“從……出發”和“以……為出發點”兩句式的雜糅。可去掉“為 和出發”)
例2:古往今來,誰也不否認有偉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奮的精神。(謂語部分是判斷句和陳述句雜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強調型結構,也可去掉“是”)
例3: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蟄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華裔作者之手。
(是主謂謂語句和動詞謂語句雜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 www .kaoyee .com
(六)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有人主張接受,有人反對,他同意這種主張。(“這種主張”指代不明)
(2)有歧義
①他請幾個營的干部參加座談會。(“幾個”修飾“營”還是“干部”?)
②在休假的這段時間里,我們的體重逐日增加,最高的達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誤會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這當然不是事實,應把“逐日”改為“都有。)
③現全渠已勘測完畢144華里。(沒說全渠有多長,如果全長144華里,那么144華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說”完畢“,該說”現全渠已勘測了144華里“。)
④介紹菲律賓的一種權威著作。(可以解釋為”介紹--菲律賓的一種權威著作“,也可以解釋為”介紹菲律賓的--一種權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種“提到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