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由MBA網和中歐國際商學院共同舉辦的“2013·中國MBA招生經驗分享主題論壇”在上海舉行,此次論壇除了進行商學院mba招生經驗的分享之外,還將對2014年全國mba招生趨勢進行分析,介紹商學院國際化認證等相關內容,探究mba生源群體變化以及mba品牌化發展和招生的關系。如今,商學院發展的國際、國內商業環境已發生巨大變化,生源群體也有很大轉變,作為mba學生的培養機構,商學院以及商學院mba招生工作,也需要不斷適應并應對新的挑戰,開拓mba招生的新局面。
在此次論壇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校友事務部主任王浩發表了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院長,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正如剛才主持人所說,吳老師因為參加學院會議,所以委托我來代為報告北大MBA項目新的變化和舉措。希望能夠跟大家有一個更好的交流。
光華管理學院跟中國經濟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我們以創造管理知識,培養商業領袖,推動技術進步為學院使命。圍繞這樣的使命我們提出了自己的培養目標,培養有社會責任感,全球視野這樣的高級管理者和未來商業領袖。圍繞我們的使命和我們的培養目標,我們提出了這樣的培養特色。
首先對這個課程進行精品化,對內容會展開細說。從去年開始引入了整合實踐的項目。國際化方面我們啟動了兩個方面的國際化。中國學生的國際化和海外學生的中國化。在注重管理技巧的同時也注重人為精神的培養。同樣地,在培養學生知識網絡的同時,加深學生的行業深入。我們有一個校友導師計劃已經實施7年了,在學生招生過程當中有一個校友導師計劃提前進來,學生入學以前有一個校友導師參與進來。
我們正在實施的改革,其實這個改革從2010年正式開始,我們在招生方式上進行了提前面試,聯考的改革。傳統的招生方式:考生先參加筆試,取得面試資格之后,通過面試、復試加權來確定錄取。管理者很多素質無法通過考試來考出來,所以我們從2011年開始率先在全國啟動了提前面試,聯考的錄取方式。這樣的MBA招生徹底與以往分數論英雄的時代說再見。招收的MBA同學實踐經驗更加豐富,所帶來的問題,就是帶到課堂上的問題更多,同學的互動也更加深了。今年我們繼續采取這種方式。
另外一個變化,是我們3+2的計劃,今年升級為X計劃。3+2計劃針對本科生,應屆本科生來提出招生,本科大四的時候就提前進入我們的視野,在之前招生過程當中本科生畢業3年,因為工作目標不同,工作積累的經驗也存在非常大的差異,沒有長遠的職業規劃,3年工作可能僅僅為了工作而工作,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如何提高這三年的時間使用率成為了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2012年提出的3+2計劃,本科生當中招生3年畢業后的同學來學院參加體驗營,然后錄取,3年工作以后就可以直接錄取。通過這樣一種招生方式的改變,充分發揮3年的工作時間,累積相對的工作經驗,同學們一拿到資格就可以進入到培養程序,我們有校友導師計劃,對這些預錄取的學生進行培養,納入我們的培養計劃。2013年將3+2計劃升級為3+X計劃,一錄取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等到4、5年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錄取,這提高了靈活性。再有一個新的變化,兩年模塊制的學習?,F在全日制的F班級兩年全日制學習。白天上課,第一年、第二年都在上課,第二年實習可能會受到影響,現在把第一年放到全日制,第二年只是在周末進行學習,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實習和求職。
相對于在職班的學生是三年制學習,晚上周末上課,對三年職的在職項目,從備課到就業可能需要3到5年時間,甚至時間更長。同時北京的交通狀況大家也知道比較擁堵,所以學生在工作之后再趕到學校上課,無論是5點半,還是6點下課,到學校很匆忙,就把平時晚上上課的時間完全規避掉,整個挪到周六、周日來上課,這樣同時給非北京的同學,周邊高鐵兩小時圈考生和同學讀書機會。
下一個變化是兩種不同的國際化,剛才也提到了,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北大光華從2000年就開辦了國際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國際MBA交流成為了日益需求。隨著中國大國地位的確立,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加入了中國MBA項目,他們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國本土特色,中國本土的管理特色和文化特色,以及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學生的國際化和外國學生國際化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國際化。中國學生的國際化是外向的國際化,而外國學生的國際化是吸收中國文化的國際化。原來的國際班混淆了這兩種不同的國際化,因此2013年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對國際化做了區分。中國學生國際化主要體現在提高同學的英語水平,課程內內容,以及增加國際化的海外交換、國際化課程的內容,視野擴展。
外國學生國際化體現在提高學生的中文水平,了解中國文化,政治經濟制度,課程中增加中國元素,進行中國企業的參觀、訪學。我們從2013年中國學生的國際化,所有的中國學生必須選擇3種模塊的1個模塊到海外進行學習。一個學期的交換,或者是兩周的訪學都可以。
下一個課程是精品課程的保障機制。大家都會遇到這種問題:不同班級必修課由不同的老師來講課。顯然不同老師上課會存在差異,課程銜接之間產生問題,各個班同學相互比較也會帶來新的問題。因為我們統一了必修課的大學教綱,理順課程的關系,不同教授之間能夠保持基本一致的教學內容。如果這個課程少于50人選修,課程開不起來,還有課程的評估機制,如果課程評估不是特別好,也很難繼續開下去,只有深受同學廣大歡迎的課程才可以進行。老師將課程發展成為深受學生喜歡的課程,因此市場化選擇必然導致精品化課程的普及。
另外有一個新的變化,光華平臺的終身化,我們提出一旦成為光華的學生,永遠是光華人。學生在3、4月份拿到錄取資格,還沒有正式拿到錄取通知書之前就成為了光華人,對海外學生開設中文課,對中國學生開設英語課,基本的OFFICE軟件培訓課程等,為同學們的學習和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畢業后提供終生的校友服務,比如高端課程,EMBA課程等同時向校友開放,國際校友訪學也向校友開,同時將校友服務延續到校友的子女,開設校友子女的夏令營。我們進一步的改革措施有以下幾點:
第一,打造中國MBA的項目。剛才講到了我們在課程當中逐漸加入中國元素,中國MBA學生最終立足于中國市場,為中國經濟發展服務。中國經濟大國地位確立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關注中國市場。但僅有國際的管理知識理念無法滿足中國市場,乃至于社會發展需要。我們必須要根據中國經濟來創造出符合于中國實踐的管理知識。在經濟和實驗當中發揮更大作用,要進行融會貫通,對學生進行培養。北大光華學院不斷將教授們所創造的中國管理知識應用于對MBA同學的培養。目前光華管理課程開始構建課程的中國指數,每一門課程的中國指數是多少,必須要有一定的中國元素在里邊。
下面是打造富有人文精神的MBA項目。北京大學以文史哲著稱的著名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作為北大學院依托于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蘊,培養的高級管理者和未來的商業領袖不光僅僅是賺更多的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致力推動社會進步,要有這樣高尚情操,必須要相應的人文修養。
具體措施開設了高質量的人文類課程,目前已經有從歷史看管理,哲學與人生,社會發展的哲學反思,等等,包括針對國外學生的。我們甚至開了一些面對社會現象的反思課程。接下來光MBA項目還會深化結構化課程。還有一個知識舉措,在行業深度上有新的舉措。中國現在的MBA項目培養中國的管理能力,綜合管理能力尤為重要,也非常重要,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產業轉型,新行業風起云涌。新行業與傳統產業有明顯不同的特征,對新產業管理也提出了挑戰。
同時在傳統行業當中有些重要的行業,企業管理也有特殊性,這些特殊性使得MBA所培養的管理知識、管理能力,在管理實踐時很無策。行業模塊課程目前涉及到的行業包括醫療健康產業、文化產業、高端制造業和新金融產業。
最后一點:社會責任。我們完善了獎學金體系,為了幫助經濟困難的同學,北京大學進一步完善入學體系,讓優秀的同學也能到光華來就讀MBA項目。包括新生獎學金,在校生獎學金,新生助學金和貸款,我們獎勵綜合素質優異的新生,聯考成績優異的學生,我們今年獎學金額度已經達到了120萬以上。同時學校也有大量的獎學金,所有的MBA項目同學都可以申請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