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大片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在人线久久综合,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w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論文中心 > 理學類 >

    統計工作在血站質量管理中的作用(中)

        1.3 數據來源

        1.3.1 采供血信息數據 參比數據來源于對采供血過程所設定不同觀測點,主要由血站計算機管理系統計算機提供,包括采供血、成分制備、檢驗等過程的血液信息、設備信息、工作人員信息、材料信息,以及受血者信息等。另外,不可忽視的是因特定統計工作需要而針對特殊點進行的統計數據。

        1.3.2 其他相關數據 質量管理體系涵蓋人、機、料、法、環,以及信息六個方面,統計指標體系的設置也應建立在這六個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圍繞采供血工作的質量管理數據鏈條。

        1.4 觀測點分布 關鍵控制點都應作為統計工作的觀測點,并建立統計觀測值,分為站級觀測點和科級觀測點,并由測量值說明一個單位時間內該關鍵控制點的運行或操作是否發生了偏離。除了常規的站級觀測點,作為非站級觀測點的某一階段的重要工作,也應該納入站級觀測點。

        1.5 標準測量值的確定 計算單位時間內同一監測點的某一統計要素的平均值,作為該觀測點的標準測量值,并圍繞測量值確定上下限,根據實際測量值對于所測量工作的實際意義進行反饋,指導工作繼續保持或改進提高。

        2 統計分析

        隨著無償獻血事業的深入發展,加強血液工作管理,提升服務質量是每個血站面臨的新課題。

        優質的服務和科學的管理離不開數據分析、指標預測,以及可行性論證等。因此,統計分析在血站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統計人員要做好日常統計工作,并對觀測點數據進行分析。

        2.1 綜合分析 定期對全站質量管理指標體系進行測量,綜合分析、評價,并建立統計分析信息臺賬。通過縱向、橫向數據對比,反映各項指標、各觀測點,乃至相關工作的成績和問題,及時反饋到科室,確保各項工作得到正確的指導和改進。

        2.2 目標測量 按照目標所規定的期限測量工作和血液質量的符合性。質量管理體系規定了若干血液質量管理目標,其目標的完成情況如何?采供血過程是否遵循質量管理規定?統計人員按照目標管理進程,定期測量,督促各項工作達到預期管理目標。

        2.3 專題分析 針對統計工作中發現偏離標準測量值的異常現象,統計人員及時向質量管理部門和相關科室通報,并提交數據分析報告。 2009年脂肪血報廢分析:2009年脂肪血報廢率均值為0.78。較去年脂肪血報廢率均值0.63,增長了0.15。受飲食習慣和季節影響,分別在春節后和夏季呈現兩個脂肪血報廢高峰。2008年和2009年春節分別在2月7日和1月26日,由于人們油膩性飲食較普遍,節后采血脂肪血報廢率明顯增加。夏季,人們習慣于夜晚飲酒納涼、消夏解暑,攝入脂肪較多,影響血液質量。2009年2月份和6月份,對于由數據分析產生的脂肪血報廢率增高的結果,我站及時進行了討論和分析,并采取了有效的糾正預防措施。較2008年降低了3月和7月、8月脂肪血報廢率(見2009年脂肪血報廢率統計)。由脂肪血報廢數據統計分析,提示脂肪血報廢高峰的月份或季節,采血前需要加強對獻血者的征詢和宣傳工作,引導獻血者正確認識獻血的意義,有高脂飲食后不要獻血,以保護珍貴的血液資源,減少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