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物理常數是物理學中的一些普適常數,是人類在探索客觀世界基本運動規律的過程中提出和確定的基本物理常量。這些常數與自然科學的各個分支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科學理論的提出和科學試驗的發展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疚锢沓蛋ㄅnD引力常數G、真空中的光速C、普朗克常數h、基本電荷e、電子靜止質量Me、阿伏伽德羅常數Na等。
物理學中許多新領域的開辟以及重大物理理論的創立,往往與相關基本物理常數的發現或準確測定密切相關?;疚锢沓得枥L和反映了物理世界的基本性質和特征,它們為不同領域的區分提供了定量的標準。基本物理常數的測定及其精度的不斷提高,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生動地反映了實驗技術和測量方法的發展與更新,現在,許多基本物理常數的精度已達10-6量級,有的甚至達到10-8~10-10量級。本文限于篇幅,僅以光速C和普朗克常數h為例來說明。
光速是光波的傳播速度,原與聲波、水波等的傳播速度類似,并不具有任何“特殊的”的地位。但細分析起來,光速也似乎確有一些特殊之處。其一是光速的數值非常大,遠非其他各種波動速度所能比擬;其二是光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而其他波動則離開了相應的彈性介質便不復存在,由此引來了關于以太(假想的彈性介質)的種種爭論。
1865年麥克斯韋建立了電磁場方程組,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并推導出了電磁波的速度C等于電流的電磁單位與靜電單位之比。1849年斐索用實驗測出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C =3.14858×108米/秒。分屬光學和電磁學的不相及的兩個傳播速度C電磁波與C光波之間出乎意料的驚人相符,使麥克斯韋立即意識到光波就是電磁波。于是,以C為橋梁把以前認為彼此無關的光學與電磁學統一了起來。同時,由于電磁波傳播依賴的是電磁場的內在聯系,無需任何彈性介質,使得“以太”的存在和不存在沒有什么差別,不需要強加在它身上種種性質。至此,光速C的地位陡然升高。
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揭示了電磁場運動變化的規律,統一了光學與電磁學,開創了物理學的新時代。但同時它也提出了新的更深刻的問題:麥克斯韋方程組只適用于某個特殊的慣性系還是適用于一切慣性系。如果麥克斯韋方程組只適用于某個特殊的慣性系,則不僅違背相對性原理,且該慣性系就是牛頓的絕對空間,地球相對它運動將受到以太風的吹拂,然而試圖探測其影響的Michelson-Mor1ey實驗卻得出了否定的結果。如果麥克斯韋方程組適用于一切慣性系,則根據伽利略變換得出的經典速度合成規律,在不同慣性系中的光速應不同,甚至會出現違背因果關系的超光速現象,也難以解釋??傊?,對于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伽利略變換和相對性原理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深刻矛盾。直至1905年Einstein以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為前提,并借助洛倫茲變換方程建立起狹義相對論之后,這一切矛盾和困惑才最終得以解決。
由此可見,真空中的光速C從光波的速度上升為一切電磁波的傳播速度之后,又進一步成為一切實際物體和信號速度的上限,并且在任何慣性系中C的取值都相同。C作為基本物理常數,提供了不可逾越的速度界限,從根本上否定了一切超距作用,成為相對論和新時空觀的鮮明標志,同時又成為是否需要考慮相對論效應的定量判斷標準。
1900年普朗克為解釋黑體輻射,提出諧振子能量不連續的大膽假設。1905年Einstein為解釋光電效應,把能量子假設推廣到電磁波,提出“光量子”。1924年德布羅意通過粒子與波的對比,假設微觀粒子也具有波動性,也就是波粒二象性,設其動量為p,則其德布洛依波長由下式絕定:pλ=h,這里h是一常量,叫普朗克常數,h幾乎處處出現,它宣告物理學新的研究領域——量子物理學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