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第5次人口普查結果與前幾次人口普查和近年來1%人口抽樣調查結果相比,河南省有關部門得出結論:河南省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勢頭不但沒有減弱,近年來反而有繼續*`}r}x高的跡象,而且河南農村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大大高于城市。有關專家認為,假若人口出生性別比異常升高持續下去,將會對人口結構、婚姻及家庭的結構和形態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對未來社會的良性穩定運行、社會倫理道德體系也會造成一定沖擊,同時也將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婚配失當、人口拐賣、性行為錯亂等,影響社會尤其是婚姻的穩定,從而對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因此,河南省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問題必須受到高度重視。
一、河南省出生人口性別比現狀。
資料顯示:新成立以來歷次人口普查河南省總人口性別比與中匡}內地總人口性別比相比較基本一致。如第一、四次人口普查與第5次人口普查結果比較,河南省總人口性別比與中It}內地總人口性別比均為106.3 ,106.6 ,106.7,變動弧副變極小,處于止常狀態。但是,1982年以來的3次人口普查河南省出生人口性別比與出生人口性別比情況(表1)顯不,與河南省。出生人口性別比均有逐年增高趨勢。第5次人口普查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出生人口性別比狀況(表2),河南省居于第8位,為118.64 ,高出止常值(103-107)上限11個百分點。第5次人口普查河南省分孩次出生人口性別比情況,一孩均止常,從二孩開始猛然升高,一孩以上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更高二、河南省農村出生人口性別比現狀。
河南省“五普”資料顯不,市、鎮、鄉村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情況為:市出生人口性別比(不含鎮)為115.8,鎮為129.75,鄉村為128.04。可以看出,鎮和鄉村出生人口性別比均明顯高于城市,鎮與鄉村比較沒有顯著差別。可見,河南省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主要表現在農村三、河南省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原因。
┌───┬───┬───┬────┐
│次數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
├───┼───┼───┼────┤
│ │103.5 │111.3 │1 1(1.9 │
├───┼───┼───┼────┤
│河南省│111.(1│113.39│1 13.411│
└───┴───┴───┴────┘
資料來源:第5次人口普查資料
表2第5次人口普查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出生人口性別比
居高前9名(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
┌─────┬───┬────┬───┬───┬───┬────┬───┬────┬───┐
│省份 │海南 │ 廣東 │湖北 │安徽 │湖南 │)‘一西 │陜西 │河南 │福建 │
├─────┼───┼────┼───┼───┼───┼────┼───┼────┼───┤
│性j}l」比 │135.64│130.30 │133.13│137.35│136.16│135.55 │133.10│1 13.46 │117.93│
└─────┴───┴────┴───┴───┴───┴────┴───┴────┴───┘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人口社科司。
1.性別偏好是導致高出生性別比的根本原因。
(1)性別偏好在河南省農村表現得比較突出,且有顯著的勝別差別。主要原因在于傳統的“養兒防老、傳宗接代”的生育觀念根深蒂固。傳統生育觀念中宣揚“不孝有一,無后為大”、“人多家旺”、“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這些落后的性別文化理念,給女性的出生、成長、受教育、就業等方面都帶來了很大影響(2)政策因素對人們的生育決策有著重要影響。河南省一孩出生性別比均低于或接近止常,二孩及一孩以上出生性別比大幅上升,很明顯這是受到性別偏好的影響。由于政府計劃生育政策的趨緊,人們迫切需要在二孩及以后滿足生男嬰的愿望。于是,出生性別比在第二胎超出常態,并呈隨孩次攀升的趨勢,這說明政策因素對人們的生育決策有著直接而重要的影響。目前,在控制人口生育數量的情況下,農村的人們生育中對生男孩的企盼更為突出,這是導致人口出生性別比居高的思想根源(3)性別偏好在不同年齡層和不同文化水平的居民中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差別。比如,在農民的婚育觀念中,普遍認為男婚女嫁的婚姻模式才是止常的。在河南農村此種模式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做上門女婿被人們瞧不起,也是造成男孩性別偏好的重要因素。
2.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不力及其他漏洞無疑為部分人性別選擇打開了缺口。
(1)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不力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性別選擇。海外有輿論把近年來出生人口性別比例失衡漸趨嚴重現象歸咎于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而我們的調查結果J哈‘哈說明了沒有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只會導致出生人口性別比的進一步上升。有關資料表明,現在在一些計劃生育做得非常好的地方,少十沒有出現性別比失衡的現象。如陜西省略陽縣近年來一直保持較低的生育率,但是,其男女出生人口性別比并沒有升高,有關專家認為是因為那里沒有重男輕女的文化(2)B超機的監管不力為部分人進行性別選擇提供了技術條件。B超鑒定胎兒性別,具有便捷、直觀、易于保密的特點,給一些偏喜男孩的人鉆了空子,加上一些見利忘義的醫務人員也投其所好,有選擇性地終止妊娠,使大量的女嬰不能止常出生,這也是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重要原因。
3.在現今經濟條件下有無鼓勵計劃生育的獎勵措施以及獎勵幅度的大小對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別比有較大作用。20世紀70年代起,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經濟處罰推行計劃生育政策,這在有效遏制人口過快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等負面影響。2004年2月27日,It}務院發出文件,出資2.1億元要求在中西部部分地區的農村對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制度試點。試點工作已在河南省的焦作市率先啟動并卓有成效地進行著,從2007年起,這種獎勵政策已在全國普遍推廣。政策規定,凡符合獨女戶或雙女戶條件的農民夫婦雙方年滿60歲以后一年可以領到600 - 700元獎金,再加上政府發放的其他養老金,生活水平無疑會有所提高,這樣就幫助許多農村獨生子女家庭解決了晚年的后顧之憂。這種政策,不僅使計生對象親身感受了黨和政府的溫暖,使他們覺得響應國家號召,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有幫助,經濟上有實惠,跟共產黨走不吃虧,而且有助于從機制上解決“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惡性循環問題4.基層計劃生育的后勤保障工作是否到位也是影響出生人口性別比的一個重要因素。采用更貼近人心、更人性化的手段為廣大育齡人群提供優質的服務,采取靈活多變的形式做好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無疑是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傳統生育觀念的好途徑。宣傳教育的內容要有針對性、更貼近農民的實際。此外,計劃生育戶社會保障普遍較弱是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一個重要的社會原因。農村社會保障機制仍不健全,養兒仍然是防老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國家和河南省政府相關部門都在采取多種措施遏制性別比失衡的現狀,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2004年的試點工作就表明,從處罰多生到獎勵少生,強化了利益導向,彰顯了“民本”理念,體現了一種政府管理論文" target="_blank">公共管理的“善治”。但這畢竟只是一種扶助獎勵勝質的錢,而不是保障的錢。假若一個老人只有一個孩子或兩個女兒,他一年的基本養老費用是多少?與上面計算的600元的差距有多大?這個差距能否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而逐步補上?建議有關部門進行測算,為逐漸實行完善的農村保障制度提供依據。2007年在我國普遍推行的獎勵扶助制度也只能是計劃生育的一種“扶助”之策,我們看重這個制度將要發揮的重要作用,但更期待一個根本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早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