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創新思想與鄧小平的創新思想有著密切聯系和內在邏輯性。他們進行思想創新的基本立足點是的客觀實際,創新的動力來源于對民族對人民深厚的愛,所依靠的力量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所依靠的理論支撐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創新過程中同樣具有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品質和膽略。毛澤東的創新思想贏得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自由,鄧小平的創新思想使我們找到了通向富強和文明之路。毛澤東的創新思想奠定了中共黨人以創新意識獨立解決問題的基礎,鄧小平的創新思想是對毛澤東創新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兩者一脈相承。毛澤東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和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是鄧小平建設有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堅實基礎。在社會主義建設問題上,毛澤東也有創新性的思考和實踐。如,實現重點轉移與建設現代化國家問題;獨立自主走工業化道路問題;兩類不同性質社會矛盾問題;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社會各種關系問題;三個世界的劃分理論等等。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毛澤東獨到的方法論和創新意識。鄧小平繼承了這些珍貴的思想遺產,繼續毛澤東未完成的探索,在以往全部經驗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地進行了許多重要的理論突破和創新,找到了建設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方向和道路。“鄧小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運用新的實踐經驗對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益思想作了新的論證、充實和發揮,從而使毛澤東思想獲得了新的生機。”
毛澤東和鄧小平的創新精神極大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中共黨人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以勇往直前的創新精神為中華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沒有這種創新精神就不會有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創新精神是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最鮮明的特點,它貫穿于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各個部分。學習和研究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不講創新精神,就不可能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其科學內涵和歷史價值,也不可能從中汲取前進的力量。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江澤民同志斷言,21世紀科技創新將進一步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新的歷史條件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也更加感覺到毛澤東和鄧小平創新思想和創新精神的彌足珍貴。
注釋:
〔1〕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36.
〔2〕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9.
〔3〕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6.
〔4〕〔7〕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5,150.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0.
〔6〕〔8〕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