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次世界大戰使俄國成為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為俄國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遇,這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革命是不同的。一方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俄國沙皇以及后來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相繼卷人了戰爭,給本來就處于苦難之中的俄國人民帶來了更加深重的災難,人民對政府的不滿和怨恨更大了,工人暴動和農民起義有一觸即發的態勢。對于戰爭帶來的俄國新的變化,列寧說,俄國革命“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相聯系的革命,這樣的革命勢必表現出一些新的特征,或者說正是由于戰爭而有所改變的一些特征,因為世界上還從來沒有過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這樣的戰爭”。戰爭“要求各族人民立即做出選擇:是死亡,還是馬上采取走向社會主義的堅決步驟”,~正是帝國主義戰爭在俄國形成了農民戰爭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特殊形勢,也只有通過革命才能實現人民對“和平、土地、自由、面包”的需求。另一方面,各歐洲帝國主義都卷人了一戰中,戰爭的消耗造成了帝國主義國家間新的不平衡,形成了比較復雜的國際環境,使他們自顧不暇,這就為俄國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列寧指出,兩大帝國主義集團正在進行你死我活的搏斗,“以致無論哪一個帝國主義集團都無法集中較大的力量來反對俄國革命”,“也不能立即聯合起來對付我們。”列寧還認為,各交戰國的無產階級有可能利用這一有利時機進行革命,形成歐洲普遍革命的形勢,這樣的局面一旦形成會給俄國革命非常有力的支持。盡管這樣的局面由于環境的變化沒有形成,但列寧提出的在俄國“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目標卻成功實現。
在列寧關于落后國家革命特殊性思想的指導下,布爾什維克黨通過“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為世界共產主義運動開辟了新的道路。但圍繞“十月革命”的合理性問題,卻一直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一個長期爭論的話題。有人說社會主義應該通過和平方式而不是像“十月革命”這樣的暴力方式實現;也有人說“十月革命”違背了馬克思的生產力理論,是共產主義運動中的“早產兒”;特別在蘇聯解體以后的一段時間里,對“十月革命”的否定達到了高潮,并試圖通過否定十月革命達到否定列寧的目的。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共產主義學說僅僅為世界無產階級運動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框架,它需要每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領袖的靈活運用,列寧無疑是把馬克思主義和俄國特殊情況相結合運用的最早和最為成功的人。他通過對世界形勢的準確把握和對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正確估計,創立的落后國家革命特殊性理論,正確地指引了俄國革命的道路,打破了資本主義一手遮天的形勢,為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十月革命影響下,西方爆發了大規模的群眾運動,盡管都遭到了失敗,但卻促使資產階級調整其內部政策,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緩和了階級矛盾。同樣,十月革命也大大影響了革命的進程,毛澤東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陰可見,走特殊性革命道路是落后國家走向獨立和富強的必要選擇。 列寧關于落后國家革命特殊性思想并沒有違背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恰恰相反,它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極其靈活的應用。根據馬克思主義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只有當資本主義得到充分發展,生產力水平極大提高,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矛盾激化時才有社會主義革命的可能。但馬克思和恩格斯并沒有把生產力落后的俄國和西方國家相提并論,反而指出了俄國革命與西歐革命“互相補充’,的特征。在《共產黨宣言》俄文版序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寫到:“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么現今的俄國土地公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梢钥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并不拘泥于一般性結論,而是對生產力發展水平落后的國家采取了靈活的態度。當時,一些人借口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還沒有完成,還不具備走進社會主義的物質條件而不應該進行無產階級革命時,列寧也明確指出:“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除個別發展的階段,在發展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某些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陰列寧又指出:“我們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國為這種文明創造前提,如驅逐地主,驅逐俄國資本家,然后開始走向社會主義呢,你們在哪些書本上讀到過,通常的歷史順序是不容許或不可能有這類改變的呢? “歷史證明:列寧的主張是完全正確的。十月革命后的蘇維埃政權不僅打敗了國內外反對者的進攻,迅速醫治了戰爭創傷,還在很短的時間就掃除了社會丑惡現象。特別是在救助孤兒、重建鐵路、恢復經濟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更加突出,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