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大片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在人线久久综合,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w

您現(xiàn)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論文中心 > 文學類 >

    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史識與史觀(下)

          在另一種歷史小說里, 作者的史識是與現(xiàn)代意識精神有了結合。現(xiàn)代意識精神就是現(xiàn)代性的反思, 一種歷史的自我批判。這種反思與批判, 就是在當今全球化的語境中, 探究我國民族、文化趨向衰落的原因, 那種深入我們民族骨髓的幾千年的封建意識, 以何種方式流貫于我們今天生活的方方面面, 使我們在一百多年來的世界民族之林中, 難以自立, 受盡屈辱, 以致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 要生存下來都成了問題。直到今天就是在恢復民族自信和民族元氣的過程中, 仍是一路坎坷, 荊棘叢生。

        現(xiàn)代意識精神是一種具有歷史高度的立足點, 在這一立足點上感受歷史的過程, 就會使作家感性地體認到選擇哪些歷史關鍵時刻更為緊要, 從而使他們變得更具人文關懷一些, 氣度會更宏放一些, 對民族生存的命運的思考會更深沉一些, 歷史觀會更開闊一些, 會更多民主氣息一些。自然, 作家的史識與史觀總是滲透于他所感受、體認到的歷史的感性生活的, 總是保持了其具體性與過程性的。在《夢斷關河》、《曾國藩》等小說里, 我們體驗到了現(xiàn)代意識精神, 那種帶有歷史的深刻反思與批判。《曾國藩》深刻的史識, 表現(xiàn)在時代的潮流將要對行將就木的封建王朝徹底摧毀; 而主人公卻想方設法企圖在這塊千孔百瘡的土地上“重建周公孔孟之業(yè)”。小說在歷史情節(jié)的生動性展現(xiàn)中, 顯示了那種被意識到的巨大的歷史內容的意義, 一種深刻的歷史感, 由此獲得從中生發(fā)出來的深刻的思想性, 從而使得小說閱讀起來不僅具有動人的情趣, 而且留下了令人心驚不止、久久不去的歷史的意味。這里所說的歷史感、歷史意味, 并不僅僅是指史實的真實, 環(huán)境的渲染, 細節(jié)的正確, 而是指一種獨特的歷史的感受, 它既是歷史的, 包含著我們民族昨天、過去的思慮的積淀, 同時又是發(fā)展的, 包含著今天的反思與自我認知的意緒, 這是我國的悠長歷史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意識的反思融合而成的一種進取的歷史精神。

        我們常常期望文學作品能夠顯示我們的民族文化精神, 歷史小說似乎更應如此。但要做到這點, 作者是應具備進取的歷史精神的。廣大讀者、觀眾的消費的審美需求是應予滿足的, 但是他們的趣味在大眾文化、影視文化的消極面的影響下感性需求畸形擴張, 感情變得粗俗不堪。在這種情況下, 文學作品、電視劇的編寫是投其所好, 助其精神沉淪, 還是應以新的理性精神、人文精神來平衡、抵御粗俗與精神沉淪呢!

        在后現(xiàn)代文化思潮影響下出現(xiàn)的所謂新歷史主義小說, 是商品經濟下的又一種歷史消費, 這是一種新潮的歷史觀, 力圖解構以往的權力話語和歷史定論, 參與歷史的重新探討。這種歷史觀大致都認同克羅齊或科林伍德的觀點: 歷史都是當代的, 即歷史是沒有自身的純粹的形態(tài)的。所謂歷史都是當代人解釋的結果, 主體如何解釋, 歷史就是如何樣子, 純屬一些碎片與偶然。確實, 這種歷史觀提醒人們, 原生態(tài)的歷史, 隨著時間而一起消逝, 記錄下來的歷史都是摻入了記載者的主觀因素在內的, 純粹的客觀的歷史記載是不存在的, 所以歷史都是當代的, 由當代人說了算。這種歷史觀對于我們了解歷史文獻可信到什么程度是有啟發(fā)作用的, 一個歷史事件有時會有不同的記載與說法, 需要進行去偽存真的工作。不過, 這種歷史觀實際上把歷史記錄中的主觀性絕對化了, 如果說歷史不過是些人們記憶的碎片, 其結果就把歷史的客觀性否定掉了。其實, 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客觀性是一種真實的存在, 在其自身的發(fā)展中有其自己的規(guī)定性, 歷史并不是那種互不相關的純粹的碎片, 如果一旦它失去了自身客觀的規(guī)定性, 那還有什么歷史事件可言。比如,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日本侵華戰(zhàn)爭、“文化大革命”, 歷史記載者的主觀性即使多樣, 角度取說不同, 但能改變它們的客觀存在的過程和性質的嗎?

        后現(xiàn)代文化思潮認為, 歷史不過是一堆混沌的現(xiàn)象, 并無規(guī)律可循, 其主導思想是在破除本質主義的歷史觀, 突出偶然因素, 把人與人的關系, 定位于人性本能因素, 重找歷史動因, 重說歷史現(xiàn)象。在這類思潮影響下的小說的作者, 大體認同這種歷史觀念, 于是把人的性、性本能、欲望、侵犯本能、暴力, 當作歷史事件的動因。在他們的作品里, 戰(zhàn)爭、屠殺、暴力、血腥、殘忍、酷刑、欲望、善良、性本能表現(xiàn), 對于不同國家、集團的人群、人物來說, 都是沒有區(qū)分的。文學的敘述, 不過是對不同人群的不同機緣巧合, 進行隨意組合, 這種表述摻和著作者自己關于欲望、血腥、暴力、性本能的獨特的奇思構想, 寫得津津有味。而在評論家那里, 照例會賦予這類作品具有何等何等的深刻的文化內涵, 藝術感覺如何如何的精細、創(chuàng)新, 等等。確實, 歷史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碎片式的偶然。性本能、肉體欲望、侵犯性本能, 還真的是不少事件發(fā)生的偶然動因與后果。比如現(xiàn)今社會上的大量情殺與兇殺, 它們的動因往往是由那些性本能、性侵犯、肉體欲望構成的, 是事件發(fā)生原因的直接方面。但是如果作為歷史事件, 實際上還有處于隱蔽狀態(tài)的間接的深層的社會因素, 有時卻是主要的因素。比如近期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 有人說是出于個人好戰(zhàn)心理、暴力本能、家屬復仇心理, 等等。但是仔細一想, 這戰(zhàn)爭的動因不明明就是為了掠奪他國資源、控制他國政治與經濟命脈、強迫他國接受所謂普世主義的文化原則嗎! 自然, 我們也要認真地看到我國作者們的無奈與苦衷。一般說來, 當權力控制著歷史的時候, 歷史確實像一個可以被隨意打扮的小姑娘, 成了一些握有權力話語的人士說了算的東西。主張唯物史觀, 但實施的往往是唯心史觀。從歷史上看, 掩蓋歷史丑惡事實的人, 總是和丑惡事件以及和個人利益有聯(lián)系的人。事實上那些被歪曲了的歷史事件, 以后還會被糾正過來, 歷史總是這樣無情的。這樣, 是現(xiàn)實自身首先解構了歷史, 歷史確實成了一種當代一些人的權力表述, 現(xiàn)實奉行了隨心所欲的歷史相對主義。在這種意義上,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那種理論, 還真是派了用場。因此文學中的混沌式的歷史寫作, 不具涵義的碎片式的歷史寫作, 缺乏符號意義的純粹偶然性的寫作, 不過是對現(xiàn)實的一種回應與投影, 一種多樣化的歷史消費的形式而已, 歷史被多種形式消費著。

        歷史與現(xiàn)實的形態(tài)總是感性的, 充滿了偶然的, 但是它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的軌跡依然可尋。寫作一旦使那種無處不在的、生動的偶然完全失去了符號的意義與所指, 那么這類寫作就不過是讓人趣味索然的一種寫作策略的表現(xiàn)。這類小說的致命之處在于, 它們的作者玩得投入, 而讀者人數極少, 只有少數幾位智力高的評論家, 樂此不疲地對于這類寫作策略津津樂道。作為歷史小說的先鋒實驗來說, 它們太相信話語能指的游戲功能了, 結果聰明的、確實有相當威力的能指, 在其重找歷史的動因中, 固然消解了歷史, 但同時也就耗盡了自己以及自己存在的藝術形式。

        于是歷史消費的快樂, 也就變成了歷史消解的無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