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大片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在人线久久综合,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w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論文中心 > 政治類 >

    民族政策與少數民族身份認同的建構(四)

        三、總結
       

        總體看來,國家通過開展民族工作和實施民族政策,建立公民“民族成份”制度和民族 區域自治制度,從而從制度上確立了少數民族的身份認同。事實上,我國民族問題制度化的 過程就是少數民族身份制度化的過程。國家通過“民族識別”,明確了各民族的“正式名稱 ”,劃清了各民族在相互認同方面的民族意識邊界;其次,通過居民戶籍登記填寫“民族成 份”,又劃清了各“民族”彼此之間的人口邊界;第三,通過建立“民族自治地方”,進一 步劃清了各民族在行政上“當家作主”的地理行政邊界;最后,通過制定和實施“民族區域 自治法”等一系列對待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把少數民族成員作為“特殊公民”,劃出了他 們與其他社會成員之間在有關法律和其他管理辦法適用程度上的邊界。少數民族身份的制度 化安排保障了少數民族的各項權利,確立了少數民族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意識,有利于國 家的統一和社會穩定。雖然,近年來不少學者注意到民族問題制度化設置引發的一些負面社 會后果,但與現階段我國各民族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我國的民族政策仍將會在一個較長歷 史時期內發揮其積極作用。而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我國的相關民族政策也還會在相當長的 時期內影響、規范著少數民族的身份認同。
       

        〔參考文獻〕
       

        〔1〕費孝通主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
       

        〔2〕林耀華.西南地區的民族識別[A].《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云南省編輯組 編.云南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匯編(三)[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3〕管志翔.族群歸屬的自我認同與社會定義[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4〕黃光學主編.當代的民族工作(上卷)[M].北京:當代出版社,1993.
       

        〔5〕李潔.臨滄地區佤族百年社會變遷[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1.
       

        〔6〕鄭杭生主編.民族社會學概論[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7〕馬戎.民族社會學一社會學的族群關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8〕魯剛.現階段我國少數民族人口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云南社會科學,20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