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在現代化戰略目標確定以后,經濟發展應保持怎樣的速度?在這個問題上,鄧小平既反對急于求成、盲目求快的傾向,又主張經濟發展要有適當的、較高的速度。1987年lO月,鄧小平在會見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總書記卡達爾時指出:“就我們國家來講,首先是要擺脫貧困。要擺脫貧窮,就要找出一條比較快的發展道路。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這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問題的一個十分重要而精辟的論斷。
鄧小平還指出:“人們都在說‘亞洲太平洋世紀’,我們站的是什么位置?過去我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現在比下也有問題了。東南亞一些國家興致很高,有可能走到我們前面。我們不抓住機會使經濟上一個臺階,別人會跳得比我們快得多,我們就落在后面了。”口果在亞洲也長期處于落后的位置,既不符合社會主義國家的要求,更與我國作為亞洲第一大國的地位不相稱。鄧小平指出:“我擔心滑坡。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的速度,一兩年沒問題,如果長期這樣,在世界上特別是同東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比,也叫滑坡了。”國9O年代的年增長速度,原計劃定為6%,這個速度基本可以實現第二個翻番,但同周邊國家的差距會拉大。后經黨中央、國務院的慎重考慮,修改為年增長8%至9%。必須有這樣的速度。鄧小平強調“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是他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著名論斷的進一步延伸和發展,是從國際國內的形勢出發,從社會主義擔負的歷史使命出發,所作出的一個具有更加深刻意義的論斷。
2、力爭隔幾年上一個臺階。鄧小平不僅論證了加快經濟發展的必要性,而且對如何加快發展提出了全面、科學的思路。他指出:“看起來我們的發展,總是要在某一個階段,抓住時機,加速搞幾年”,‘總要力爭隔幾年上一個臺階”。所謂“上臺階”,就是經濟每隔幾年要有一個飛躍性的發展,經濟總量要有較大的增長。1979年以來,我國經濟建設進入較高速發展時期。1979-1983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7.8%,社會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增長4.3%。從1984年起,我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1984~1988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11.5%,社會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增長7.8%。所謂十年改革開放的高速增長,主要是指1984-1988這五年的高速增長,這五年被鄧小平稱之為“加速發展”的五年,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這五年共創造工業總產值6萬多億元,平均每年增長21.7%。1988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由1984年的6962億元增加到14018.2億元,國民收入由1984年的5652億元增加到11738億元。在這幾年中,我國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產量大幅度增長,有的產品在世界上所占的位次跳躍性前移。
經濟發展節奏加快,隔幾年就上一個新臺階,這是現代經濟發展的一個特點。鄧小平以世界經濟發展的經驗進一步說明了這個問題。他說:“從國際經驗來看,一些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曾經有過高速發展時期,或若干高速發展階段。日本、南朝鮮、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就是如此。”以日本為例,1955年國民收入只有218億美元,1960年達到386億美元,上了一個臺階;1965年國民收入增加到776億美元,五年翻了一番,又上了一個臺階;1970年國民收入增加到1701億美元,又翻了一番多,跳躍上了一個新臺階;1975年國民收入達到4286億美元,再上一個新臺階。日本經濟發展一個臺階接一個臺階地上,僅2O年的時間,國民收入增長18.6倍,跳進了發達國家的行列。總結我們自己這些年的經驗和國際經驗,鄧小平對我國經濟隔幾年上一個臺階充滿信心。他指出:“現在,我們國內條件具備,國際環境有利,再加上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在今后的現代化建設長過程中,出現若干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比較好的階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夠辦到的。我們就是要有這個雄心壯志。”
3、扎扎實實,講求效益,穩步協調地發展。鄧小平提出必須處理好加速發展同穩定協調的關系。首先,穩是需要的,但不能只是一個穩定,不能強調得過分,不能因強調穩而不重速度。我國的經濟發展,并不是不要穩定協調,貨幣穩定、物價穩定、經濟穩定是我國宏觀經濟的主要目標之一。但穩不是惟一的,穩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不能把強調穩與抓住機遇、跳躍式發展、上臺階對立起來。過去我們有過大上大下、比例嚴重失調的教訓。但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不能有片面性,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其次,穩定協調是相對的,發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在評價1984-1988年的五年加速發展和1989-1991年的三年治理整頓時說:“治理整頓有成績,但評價功勞,只算穩的功勞,還是那五年加速發展也算一功?或者至少算是一個方面的功?如果不是那幾年跳躍一下,整個經濟上了一個臺階,后來三年治理整頓不可能順利進行。”
在鄧小平南方談話以前的幾年里,我們對五年加速發展的功勞一直沒有足夠的評價,而對問題的一面又看得過重。在三年治理整頓期間,我們在強調經濟要穩定協調發展的同時,無論在改革還是發展方面,都有些謹小慎微。針對這種情況,鄧小平明確指出:“對于我們這樣發展中的大國來說,經濟要發展得快一點,不可能總是那么平平靜靜、穩穩當當。要注意經濟穩定、協調地發展,但穩定和協調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個問題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當,造成誤解,就會變得謹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開手腳,結果是喪失時機,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就把加速發展與穩定協調的關系講得一清二楚了。